返回

第112章 想当名记

首页
  第112章 想当名记

  刚当上实习记者之后,赵一丹一门心思想写一点好稿件。帮村人出气之后,赵一丹借机会做了几件大事。一是采写了赵家川一位“特殊的父子”引起全州轰动。
  故事是这样的,在赵家川有一个单身汉9年艰辛抚育3名孤儿的故事。每每念叨起这个奇特的家庭,乡里的妇女、老人不禁为不是父亲胜父亲的真情感动,更为了3个娃儿的懂事教敬唏嘘不已。
  “父亲”张军本是3个娃儿的伯父。9年前,张军的弟弟得了精神病上吊死了,弟媳留下3个孩子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信。张军一手抱着8个月尚在襁褓中的小侄子,另一只手搂住只知道喊“妈妈”的两个大侄作,眼泪只能往肚子流。
  一个单身汉怎么养育3个年糼的孩子,承担既是爹又是娘的重担呢?孩子要吃奶,柴米油盐都需要钱,张军想打了把孩子送人,但一想到死去的弟弟,他打消了这念头。走进张军家里,除了张军爷爷留下的柜子和两个破箱子,一台砖头块大的旧收音机,再没有别的家当。一家4口睡的土炕上,只铺着一条破旧的白帆布和一床老粗花被子,但被褥缝补得整整齐齐,清洗的干干净净。晚上,张军楼着3个孩子挤在一床老粗花布子里,在彼此的体温里度过了9个温长的寒冬。
  张軍是一个不识字的人,受尽了苦,他说不能让娃娃和他一样是一个眼的瞎子。所以那么艰苦的条件,张军还供三个孩子上学。
  艰难的日子里,他们常常以泪洗面,在泪水中泡大的孩子学会了坚强。家庭的变故,缺衣少食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但是为了能上孩子上学,这个张军是到处借钱,已是债台高筑。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侄子立雄不忍心再看着伯父为一顿饭、一次学费为难,主动要求退学,找活干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张军为此还大发雷霆,却终究拗不过已懂事的孩子。
  亲友乡政府都伸缘助之手,但终归杯水车薪。赵一丹正好借他当记者的机会,在州报上写了一篇题为《特殊父子难了情》的文章。由于赵一丹的文笔好,把这个新闻故事写的也很感人,引起了全州的的关注,尤其更为重要一件事,一位企业看了特别地感动,决定要帮帮这家人。于是通过报社,专门去赵家川找张军看望了一回。并决定把张军的侄子立雄,退学在家的这个孩子,带出门培养学一门技术,在外成家立业,并组张军捐助了500元的生活。
  这一事件引起了赵家川人的感动,一时传为佳话。由于此事的成功帮助,困难人员,赵一丹的信心受到启发。于是多在乡村跑跑一些特别困难,一些特别应该受人关注的新闻事件。
  赵一丹接着采写了乡村的一位残疾青年,坚持画画的自强奋斗事迹。这个小伙子叫,牛中元,20多岁,他能用左手画一幅好画,还能写一手好笔毛字,也写诗和散文,且还能刻各种字体的印章。更为称奇的是,他是一条胳膊还是左胳,能有这样的成绩更值得人感动。
  牛中元,终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不断学习画画,终于感动了县城的一家职业学院,该学校免费收他这个学生。尤其是美术老师最器重他,并且把他画的画拆成照片,或着精心装裱起来。牛中元很自信,他说他将来一定要当一个画家或着小说家。他给说:“我能干能成绩,是因为我心中有团火(不服人),老烧得我难受。”
  牛中元的在7岁时,在山上和小伙伴放牛,有一天在山里与小伙伴打赌,牛中元你能爬到电线杆子上去吗?牛中元知道村里停电已三个月了,于是大胆地说:“没问题。”几分钟爬上去,抓着高压电线“荡秋千”时,来了电。
  同伴只看见牛中元变成了一个火球从电线杆上掉下来了。同伴都吓坏了,跑回家叫来人时,牛中元从昏迷中醒过来了。但是他的右手臂全失去的知觉,牛中元用手一摸右臂,臂上的肉皮如纸一样一卷地皮掉了下来。家里人都吓坏了,连夜送到县城医院。
  但是这条胳膊还是没有保留下来,截了肢。失去右臂的牛中元,几乎成了一个废人,吃饭、穿衣、及别的事,都很难用一只手来完成。牛中元不想当废人,就脚、口、牙并用,终于学会穿衣服。9年那个,牛中元还上了一年级,学习成绩很好。由于身体素质差,经常生病。到了初中之后,牛中元特别的伤心。像他这样的人,学习再好也上不了大学,出门打工也没人要。不知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他常暗自落泪。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开始用嘴把练习书法。光写坏的毛笔就有二三十支。后来他慢慢地出了名,向他求字的人就越来越多了。等等。
  赵一丹听到这事后,也特别地感动,他决定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帮牛中元,让这个苦孩子走出山村,走向成才之路。
  于是亲自去采访了牛中元,并把他的作品拍了照。给自己学习的报纸编辑看了编辑特别的高兴,以《心中有团火》为题在州上人物人潮人海栏目发表了。赵一丹为了更引起更大反响还给一些其它报纸也投了稿,结果都发表出来,只是文章标题不同,但行文都相同。
  这几篇文章一刊出后,牛中元一下子被九龙州的一家美院特招去了。经过几年的培养,牛中元终于成为一个书画界的小有名气的人了。这事赵一丹特别地激动,他终于可以借住自己的笔可以为一些需要值得帮助的人办点实事。
  随后赵一丹采写一位山乡的小学校长,他如何带病支教的情况,也引起了很大的感响。
  总之经过多半年的东奔西跑,赵一丹采写了一些重要的,值得报道的综合新闻好稿件。为人们办了好多实事,受到人们的尊重,成为一个合格的好记者。
  实习满之后,州报老师想帮赵一丹留在州报工作。但是,由于赵一丹大学时谈恋爱虚度了时光。赵一丹不但挂了课,还没有再抓住时间,读本科,只修得一个专课文凭,还有几门课没有过去。赵一丹没有把这事给自己的指导老师说,只说是专科。这位指导老师去州报人事处去问,社内规定,不管是什么人一律是本科生,才可进报社工作。
  原因是,报社多年来,一些领导或着其它人的子女学历不高,都想找关系进报社工作,报办没办法,就定了这样的一条霸王条款。大学三年,赵一丹与同一年级的同学相比,他落后了一大载,有人在大学的这几年,本硕连读都快毕业了,同时通过学习拿到中级秘书资格证书(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计算机二级,大英四级。而赵一丹在大二时的学习成绩参加本硕连读是不是成问题的。可是有两个原因他放弃了,一是恋爱,二是资金。本来资金没有多少,主要原因,还是他沉溺于那不现实的爱情,让他晕了头,迷了眼,失去了理智,忘记了自己的身世和进大学的目的,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
  真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赵一丹很快尝到了没有好好学习的,恶果了。他丢掉了这么好的一份工作。给他的人生理想,想当做家的梦想来说,在自己的面前坚了一堵墙。他连独臂画家牛中元,那个残疾人的精神都没有,所以他就活该倒悔。赵一丹的失败没有人同情,没有人来帮忙,这一个苦果只有自己一生来承担。
  如果,赵一丹在大学里,能及时把持好自己的心态,好好学习,或着在爱情上,选择刘萍恋爱,或者黄美玲。赵一丹终会迎来一个美满的婚姻,美好的事业,美好的人生,他不会受以后这么多苦的。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在之后的时间里,赵一丹接连受到一系列的不顺心。
  如果说,赵一丹那时好好学习,至少拿上个本科文凭,就凭他的写作功底,当一个正式记者,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在州报的学习成绩,赵一丹的文笔在报社有一定的反响,一些老编辑记者都为赵一丹惋惜:“多好的一名记者,可惜了。”
  可是感情不成熟的赵一丹却单纯、幼稚的,不理实的爱情,并且荒谬地爱上一个少妇——余燕妮。这样的女大学生和少妇是没有两样的,她们在情感上成熟,她们在处理自己的情憾时理智,就偏偏害了象赵一丹一样这么单纯的小青年人。或许,感情的不成熟,最终会吃这样的苦果。但是如果不是余燕妮主动找赵一丹这样的小伙子,做为一个挡箭牌形的假男朋友,赵一丹或许会和别的女孩子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爱情。不会是一个被少妇玩弄的对象。
  赵一丹爱上了一个,不值得他爱的女人。可是单纯的赵一丹把余燕妮看得如湖水一样清纯的女孩子。他相余燕妮对他这么好,本应该是恋爱中女孩子示爱的最新密表现了。可是象余燕妮这样的少妇来说,这种关心是最正常不过的,同男人居住,有了性生活后,还并一定是真爱,爱不爱还没有把握。那象初恋或着刚谈恋爱的年轻人,对那么简单的爱,就已经爱得晕头转向。
  所以余燕妮以一个女人的心态在看待赵一丹的爱,所以赵一丹反而被她玩弄于感情的手掌之间。赵一丹不可救药过爱着赵一丹,失去自控力,而完全忘记了自己入学时的使命。
  大学毕业了,赵一丹又什么都没有了,生活几乎回到了原点。赵一丹应聘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当业务经理。但是走出校门的第一天,赵一丹明白了。他是一个世界上最傻的男人。为了一个梦想,值得为一个不现实的梦和虚假的爱,而爱的死去活来吗?那个小时候的梦中女孩,她永远是一个梦,不现实的梦。而真正的爱情,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经得住生活的磨练的两个人。
  所以赵一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余燕妮是不是他真正的梦中情人。不是他终生依靠的女人。为了进一步考验,余燕妮对他赵一丹是否有真情。赵一丹认为,他现在生活最底落,最差劲时,他需要坦言他的爱情,看看余燕妮是否真的家他。这样,赵一丹就可以做出选择了,为了余燕妮,赵一丹丢了学业,再不能为了一个不现实的爱情而丢了一生的幸福。赵一丹终于如梦中初醒一般。
  赵一丹心想找个机会,一定会把话挑明地问余燕妮到底爱不爱他赵一丹,能不能将来与赵一丹结婚。他就是需要一句承若就行了。人贵有自知之明,同时要做到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
  从一些表象来看,赵一丹觉得余燕妮可以说把他赵一丹自己的男朋友来待。因为对一般朋友,她不会做这些事的。在大学时,赵一丹陪余燕妮狂商场是经常的事。赵一丹陪余燕妮逛商场时,余燕妮不下五至十次,带他去女人区,陪她买乳罩和内裤。有一次,余燕妮还给赵一丹买了两条内裤,说:“这两条内库给你,勤换,多讲究卫生。”
  赵一丹有些脸红,又觉得坦然,因为只有最好的朋友,或着男女朋友,才会买这些相当机密的衣服,一般朋友不会做这种事的。所以赵一丹一定要问清楚,她余燕妮到底是他赵一丹的什么人,再不能这样糊涂地相处下去。毕业后的生活,是很现实的,都得为自己的事业,前程和婚姻着想了。再不是大学里的那些傻学生了。
  有一天,赵一丹下了好大的决心,决定向余燕妮挑明这事,决定男女朋友,或着只做一般朋友。“燕妮,我们大学毕业了。今后你什么打算,你是如何看两人问题。你能否给我一个肯定答复?”
  “我们是朋友,不是恋人。大学几年来,我一直拿你当最好的朋友。在别人追求我时,我拿你做了当箭牌。至于你提出的想什么时候结婚,那只能看你以后的发展。如要结婚,那就等到你三十岁时,有房子,有车子,成事业时再说。”
  “这不可能,我不会等那么长时的时间。这余燕妮的话,说的已很明显了。”赵一丹终于觉悟了:“我的天啊!我真的很傻。”原来他赵一丹就是这么个角色。赵一丹的这一梦整整做了几年,伴他渡过了大学生活。同样这话也让赵一丹终于明白,他一直把余燕妮当梦中的仙子一样对待,这纯属是一个荒堂透设想。梦中仙子,那是一个不现实的、虚幻的梦,为什么赵一丹对爱情追求的这个梦,醒来的这么迟呢?
  天生不服软的赵一丹,决不愿做一个人的玩具。他该醒醒的时候了。“余燕妮,你该早点儿说。你这样让我失去了太多。三十岁我也不会等的。我现在最穷,但是并不证明我一辈子没有出息。”
  “我是拿你做当箭牌,不是没有提醒过你。我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是你这人也太不现实了。就你现在这个穷样子,工作没有着落,收入没有固定,提出这样的话你不觉的可笑吗?你现在提出要同女孩子结婚,这有可能吗?哪个女孩子发了疯会答应你这样的问题。”
  这一句话,更加刺痛了赵一丹的心。大学几年自认为的最美好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赵一丹终于从自己的误区走出来。他很难放得下余燕妮,但是他不得不放下,赵一丹恼羞成怒,甩袖而走。刘萍、黄美玲、樊莉,学院辅导员的劝告,在赵一丹的脑海中复活了。原来真的是一场梦,原来他们两人真的是不现实。这梦做的是太长了,赵一丹醒来的太迟了。
  最后,赵一丹赌气地说:“余燕妮,我告诉,我今年立马结婚,我就不信没有一个女人会愿意嫁给我这样的穷光蛋,我让证明给你看。真正的爱情是啥,就是计较穷富,不计个人得失,就是我找一个女的没有工作,我也要把她养活一辈子。这就是真正的爱情。”
  余燕妮对着赵一丹的背影喊:“你别做梦了吧!天下那有那样的傻女人。”
  此时的赵一丹已是泪流满面,他不想让余燕妮看到他脆弱的泪水。赵一丹头没有回就走了。人生没有后悔药,如果真能重头再来一回,赵一丹再不会重走这样的路。前程、事业都毁在他自己的无知的份上。像余燕妮这样虚荣的女人,终归害了他赵一丹。他为何一会一意孤行,不听朋友和真心爱他的人的衷告呢?
  赵一丹离开余燕妮之后,余燕妮来找过赵一丹两回:“一丹,我们就做一个知心朋友。除了你和那个杨艺,我再没有更好的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