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72章 福祸文章

首页
  第072章 福祸文章

  锅炉房的扫尾工作就剩赵一丹和老赵两位了。一些调试安装都妥当之后,甲方派人来接管锅炉房。工程建设方所有人员开始退出锅炉,准备回家了。年节已近了,回家的人越来越多,带的赵一丹的思乡之情更浓。
  工程完工,乙方退出工地时,赵一丹也就没啥事可干了。十一腊月家乡那温暖的坑头多么舒服。母亲做的那个水饺、饺团、肉臊子长面,都漂着香味,窜入鼻孔。亲人团聚之后的快活,就如一人甜甜的梦。北方人自古恋家,可是赵一丹不想回家了。出门时的创业大计一直进展,再着挣钱还是比较现实。
  快过年了,各个单位进行收尾工作,用人单位更少了。不回家干么?赵一丹想留在锅炉房,这里正招人,8小时的轮班制,还可以抽空看书,这很符合赵一丹自学的计划。
  圆了大学梦是最重要的,母亲还年轻,过个年有哥嫂,赵一丹寄些钱回去,应该还是很热闹的。于是赵一丹找到二老板:“老板,你同甲方人熟悉,给说一声,把我留在锅炉房吧!我过年不想回家了。”
  这事就这么顺利地定下来了。甲方的总工程师与赵一丹见过几面,对他是有印象的,还高兴地说他不会亏待赵一丹这小子的,好将来培养他当司炉班班长。
  安排好赵一丹后,二老板特意请赵一丹吃了一顿饭,让好好干,第二年开春他的工地开工后,再去他那儿干,工地上少他这样的人才。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强,就需要一些有思想,有魂力,肯学习,能识图,能带工的工长。这些切条件赵一丹最合适,他多年阅人无数,绝不会看错人的。
  这些事,赵一丹都没给一个肯定话。也没有啃声,因为他现在不好定,再着他自己心里有个小九九,不好当着二老板的面说。此外,张文银师父还带赵一丹去他们家一次,特地把电话留给他。相约第二年来银城之后,给他打电话。
  但跟不跟这些人干,赵一丹实际上早有了自己的打算。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需找一个工作时间短,能安心学习的地方。这样好圆他的大学梦。实现赵氏一门三代无人才的精神枷锁。实际上当时社会已变了,开始流行起来大学无用论。那时已喊打破大学包分配的铁饭碗,自主择业。
  那时上大学,非教育专业至少需要两三万元的学费,这对赵一丹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还有人建议有上大学的那几万元,可以租个店面做个生意,或者在农村老家盖几间大瓦房,能让赵一丹的母亲吃香喝辣的。或者上技工学校,就不需要花那么多钱,还活得自在。
  这些事赵一丹不是没有想过,佛挣一柱香,人挣一口气。赵氏大房头这一脉,要打破四代无人才这一禁锢,必需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学习精神特别重要。他赵一丹并不是没出息,在别的方面混不出人样儿,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家乡人把学习看作至高无上的时候,赵一丹的选择和追求是对的。
  自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留在锅炉房工作之后,赵一丹开始自学看书学习。为了实现他的作家梦,他开始学习写作。写什么?就写打工记,打工的感受,打工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的追求。告诉一些落榜生,出门打工走出自己的一条创定道路来。万事开头难,启动资金特别生要。
  写啥?赵一丹就这样想就这么写。来银城打工之后,在老乡那儿没法混之后,经朋友介绍赵一丹和小史来到一家建筑公司打工。
  他们一块儿干活的共有9人,是第一批来的。建筑工地就在热力公司的大院里。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清除东大院里一人高的蒿草,准备搭建后来工人们临时居的工房。活儿暂时并不苦。
  因为他们的工房还没搭建成,老板在尹家渠给他们租了两间民房居住。
  同赵一块儿来的小史——史强,仅仅十六岁,活泼可爱,天真幼稚。下班回来的头一天晚上,小史满脸兴奋地说:“这里很好,很美,家里那能抵得上这?而且上班时间迟。”赵一丹只淡淡地笑着说:“这是刚开头,天底下的下苦人,哪有这样的好日子。”
  虽然他们一块干活的有9人,但只有小史和他是可随便说笑的朋友。赵一丹这人向来多愁善感,而且又是高考失败后出外打工,一有闲时坐下来就沉缅于往事的痛苦回忆里。
  突然小史拧了一把赵一丹的耳朵说:“你发什么呆,给我洗衣裳。”赵一丹不由有些生气:“我……我连自己的衣裳都懒得洗给你洗?”但又一看他那可爱的娃娃脸,气顿时烟消云散。因为他更天真幼稚,所以赵一丹突然有了种大哥哥的胸怀,“来,我给你洗。”
  果然不出赵一丹所料,活儿越来越苦。整天搬砖,赵一丹的手指肚磨破了,手一碰砖钻心地痛,小史懒得连话也说不上来,小脸儿上一层灰土,活像一个猴娃子。
  谁知道干了十多天,老板说小史干不动活把他炒掉了。当赵一丹特别的伤感。现实是多么的残酷。
  已是深秋了,天一天比一天冷了。他们搬进了工房。晚上躺在床上,一起风,房顶上就往下掉土疙瘩。而且赵一丹出门时钱带得少,衣服很单很脏,铺盖又潮又薄,他本想借些零花钱,老板又不借。
  晚上赵一丹蜷在冰冷的被洞全身直打哆嗦。而且由于卖命地工作,两只手全裂了口,而且肿胀,全身的各个骨节痛疼难忍。半夜里往往被痛醒。当看着窗外满天的星辰时,他悄悄地流泪。
  赵一丹知道靠苦力打工不是长久之计,更何况这是如牛马一般的劳动。所以他不安分守已,一有学习的机会就去,而且有时面临着被老板炒的危险。
  想不到赵一丹把他的想法就这么写出来时,送给《银城晚报》副刊,结果副刊的编辑很快地采用了。当赵一丹的第一篇记事散文《打工记》见诸报端时,他还不知道。结果是汪老板找上门来,赵一丹才知道文章创了祸。
  汪老板见赵一丹的第一句话是“赵一丹,你小子长水平了,在报纸上发文章了?你为什么不写好一点的,惹的甲方看到报纸后生了气,为此扣了我了工程款。”
  赵一丹说:“我没写什么,就写了我的打工经历,怎么会让甲方生气呢?他凭什么扣你的工程款,道理何在?”汪老板说:“你文中提到了,锅炉房大院里一人高的蒿草,这影响了他公司的名誉。”
  汪老板说:“赵一丹你必需给我一个说法。怎么办?我先扣你一个月的工资。这是轻的,我的工程款那是几十万元的事。你这点工资算啥?要不是你家里条件差,我会扣你全年工资,还罚你的款。”
  三老板说:“你小子是长本事了,但是你写的啥,我们都没有看到。甲方这么稀里湖涂的扣我们的工程款。我们必需给你一个警告。就因为你的一篇文章,让我公司遭受损失实在不应该。”
  赵一丹也不明白,为什么甲方会扣汪老板的工程款。就单单的因为那一句话吗?会不是会文章中提到其它原因,甲方看了生气,估意这样做的?二老板是文化人,可能看过文章,他却关心地说:“没啥的,一丹,写就写了,不要有思想负担,出门打工不容易。”
  为此,赵一丹很伤感,他特意去报社,找回那篇稿子收藏起来。就因为这一篇稿子,他的一个月几百元的工钱飞了。在报社赵一丹见到一位副刊女编辑,她说:“赵一丹你的文章写的很好,很有真情实感。我们副刊就需要你这样的文章。我出生在城里,家庭条件好,这学习,就业,工作都很平顺,也没啥阅历,看了你的文章就觉的很好。这是你十五元的稿费。”
  文章的魅力就这么大,有人感叹,有人愁。编辑看到了辛酸和眼泪,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挣取成龙成凤,别象赵一丹一样混得很残。甲方看到这文章,觉的丢了公司的面子,处罚了乙的工程款,而乙方遭受了经济损失,并对农民工赵一丹进行警告处罚。乙方的损失无法追回,赵一丹的损失同样很残重。那这文章的社会意义又在那儿呢?
  看来文学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伤已伤人。今后得好好地利用好这一把利器,为不公平的事鼓与呼。不过出门打工以来的这篇处女做,还给了赵一丹成功的喜悦、心酸的眼泪。赵一丹不明白是赢了还是输了,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是有益于社会,还是危害了社会。
  一个人一个看法,不知更多的人是什么看法。即然走出了这一步,那就努力地走下去,写出他的系列《打工记》。
  汪老板和三老板对赵一丹的做法有些不满,而二老板仍然很关心赵一丹。在工程散工之后,二老板还专门来看过赵一丹两回。从家里带来一瓦罐肉臊子,是他的爱人专门炒成的红烧肉,冷冻起来,让赵一丹做饭吃时,调到饭里面吃。
  对于城市里面养尊处优的都市女人来说,能听二老板的话,专门给赵一丹做一些红烧肉,并做好冷冻到瓦罐里,并由二老板专程送来。这是何等的爱心,何等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