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上传斑竹:黄牛 上传日期:2023/11/20  
请选择适合你阅读的设置:

第410章 两浙钱镠2

  此一时,彼一时。钱镠的综合实力已经可以与董昌平分秋色了,难道还会继续屈尊事于董昌麾下吗?何况还是谋大逆的大罪,钱镠绝不可能上贼船。不仅如此,钱镠还要趁机举义旗、兴义师,堂而皇之地吞并董昌。

  集团二号人物要推翻一号人物,势必要承担巨大的舆论成本、道德成本。于是钱镠口口声声说董昌有恩于我,我要帮他,帮他改正错误。

  在钱镠的苦心经营下,终于给自己树立“忠于旧主,知恩图报”的人设。

  淮南杨行密不愿看到江淮地区由三足鼎立变成两极分化,于是大力援助董昌,进攻钱镠,而钱镠更不能错失这一良机,于是江淮地区爆发三方混战,并最终以钱镠的获胜而告终。

  利用董昌称帝的机会,钱镠统一两浙,与杨行密并称“江淮双雄”。

  需要强调的是,钱镠虽然控制了两浙地区,但镇海军的总部——润州,却被杨行密占据,钱镠因此将镇海军总部迁到杭州。

  相爱相杀:

  只看润州的归属,就能窥探杨行密与钱镠的关系了。一山不容二虎,钱镠集团似乎只有一个敌人——淮南杨行密。在钱镠统一两浙之后,基本停止了对外扩张,一心一意发展经济,而所有外战的对手始终是杨行密。

  所以“江淮双雄”的积怨是很深的。杨行密用大绳索穿铜钱,谓之“穿钱眼”,钱镠亦以巨斧砍杨树,谓之“斫杨头”,双方玩儿的不亦乐乎。

  然而有意思的是,当钱镠遭遇最大规模的内乱——“徐许之乱”时,恰恰是杨行密及时伸出援手,拉了兄弟一把。

  许再思、徐绾,原为孙儒旧部,被钱镠编入“勇武都”,二人里应外合,攻打杭州。杨行密的部将——宣州田頵,亦有脱离杨行密之意,于是擅自发兵帮助许再思、徐绾,打算借机吞并两浙,与旧主杨行密分庭抗礼,成为新的“江淮双雄”。

  钱镠、杨行密高瞻远瞩,在共同的利益面前冰释前嫌,杨行密以不惜杀掉田頵的毅力,果断出手,帮钱镠平定了“徐许之乱”。

  后来,杨行密集团也遭遇了最严重的内乱,田頵、安仁义、朱延寿叛变。同样,钱镠也及时伸出援手,帮杨行密平定叛乱。

  政治婚姻:

  钱镠的儿子非常多,据说有三十八人,但史册可查的只有三十五人。这些儿子为钱镠的“和亲”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

  钱元瓘,娶田頵之女;

  钱元璙,娶杨行密之女,是淮南集团的驸马爷;

  钱元珦,娶王审知之女,闽国驸马爷;

  钱传璛,娶马殷之女,南楚国驸马爷;

  钱传瑛,后梁驸马爷,未等公主下降而薨,未过门的驸马爷;

  钱传珎,娶朱友贞女儿,寿春公主,后梁驸马爷。

  注意:关于这位寿春公主,《新五代史》说她嫁给了罗绍威之子罗周翰,而《吴越备史》和《十国春秋》则说是钱传珎,而且说的有鼻子有眼,特具体,不仅有具体的时间、行程,还特意说明了护送钱传珎迎亲的伴郎团——杜建徽,杜建徽还因此被加官进爵。

  《十国春秋》还记载了另一位钱氏驸马爷:钱传璟,说唐哀帝选钱传璟为驸马。据考证,这条记录应该有误。

  总之,我们抓大放小,求同存异,钱镠充分发挥儿子多的优势,与周边各位大佬结成儿女亲家,以政治婚姻巩固杭州势力。

  以与淮南杨行密的联姻为例,这场政治联姻之后,“江淮双雄”之间紧张敌对的关系得以缓和,“至是,二姓通婚,两境渐睦矣。”有诗为证:

  “钱眼杨头旧有谣,江南江北怨难消。

  如今弄玉归萧史,龙种能谐引凤箫。”

  战略规划:

  杭州钱镠集团的地缘政治非常简单,随着淮南势力的强势崛起,完成了对钱镠的半包围,使得钱镠集团只有三个邻居:淮南、福建,大海。

  钱镠的战略规划简单直接:做孙权。具体的操作步骤就是奉中原正朔。无论中原王朝如何更替,大唐也罢、后梁也罢、后唐也罢,钱镠始终向其称臣纳贡,奉中原正朔,屡次拒绝称帝建国。

  李存勖灭梁那年,钱镠献上了一个珍藏多年的“传国玉玺”,据说是唐昭宗乾宁年间被境内某农民挖出来,献给钱镠的。钱镠说此物非人臣所能拥有的,于是毅然决然上缴国家,献给了“真龙天子”李存勖。

  为何后梁时期不进献?难以解释。

  总之,尊奉中原王朝,是钱镠集团的基本国策。

  当然,期间也曾自建年号,但从未称帝。只是利用中原王朝更迭的机会,及时进行了政治投机,获封“吴越国王”,奉命建立“吴越国”,位列“十国”之列。

  钱镠临终时留有著名的“十训”,即对子孙后代的教导、约束,其中有两条非常有代表性,基本可以视作吴越国的基本国策:

  一是“奉中原正朔”,告诫子孙要量力而识时务,不要学董昌那样称帝,而一旦遇到真命天子,就要速速归附;

  二是“政治婚姻”,告诫子孙娶妻必须门当户对,与帝王将相等有权势的人家婚配,而不要贪图美色,与“下贱人”通婚,玷污了高贵的血统。

  钱氏子孙牢牢遵循钱镠遗训,终于在钱弘俶(钱元瓘之子,钱镠之孙)时,主动向大宋献国归附。

  不管史学家们如何争论钱弘俶“纳土归宋”,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钱氏献国,使两浙地区和平解放,人民免遭战火蹂躏,也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继续作为大宋的经济中心,不仅为大宋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甚至可以说为南宋的偏安一隅提供了物质保障。

  两浙外交:

  钱镠的外交原则应该总结为“尊奉中原”、“光荣孤立”。其中,“尊奉中原”是末,“光荣孤立”是本,聪明的钱镠从来不会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早在大顺元年(890),朝廷敕令钱镠攻打河东李克用,结果钱镠以道路遥远为由,婉言谢绝;

  贞明五年(919),后梁朝廷因广州刘岩僭越称帝,而诏令钱镠出师讨伐,结果钱镠“虽受命,竟不行”,嘴上答应着,身体却很诚实;

  而在同一年(919),淮南杨渭建元武义,称大吴国皇帝。面对淮南杨氏的僭越大逆行径,钱镠表示异常愤慨、义愤填膺,于是就爆发了“狼山-无锡之战”。

  
 

N维空间 © WWW.NWELL.NET © WWW.EGOOV.COM
返回书目   返回书页  加入书架  标记本章 强力推荐榜New!
 用户名 密码

Copyright (C) 2002-2030 www.nwell.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如本小说涉嫌黄色、章节不全、排版不齐或版权问题,可在此举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N维空间立场无关。阅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确有与法律抵触之处,可向N维空间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