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七章 杨广出兵

首页
  第四百一十七章 杨广出兵

  原来。

  前方的兵马不是吐谷浑的大军,反而是刚刚从山中突围而出的鱼俱罗残部。

  当下。

  两家相见。

  看到自己弟弟鱼赞尚在。

  鱼俱罗不觉心中欢喜,一把抱住兄弟,眼中老泪纵横。

  不一会儿。

  二人互诉衷肠完毕。

  鱼俱罗问起玉门关之事。

  鱼赞脸色发苦,将自己如何与吐谷浑交手,又如何被骗出城去,导致关城失陷之事,一五一十说了。

  听到这里。

  鱼俱罗微微一愣,随后问道:“兄弟,你军中可有一位名唤贾诚的副将?”

  “贾诚?不曾听过,大哥,出了什么事吗?”

  鱼赞摇了摇头,问鱼俱罗。

  鱼俱罗叹了口气,将自己接到贾诚军报,然后点齐兵马,飞奔玉门关,随即遭到敌军埋伏之事,也告知了鱼赞。

  鱼赞说:“大哥!小弟一共派了两路人马出来求援,一路应该被吐谷浑兵马截住斩杀,一路是前天才派出的,想来还未到敦煌城吧!”

  他正说到这里。

  只见一名鱼俱罗的亲兵飞马而来,拱手向两位将军禀报:“二位将军!自东面来了一匹快马,马上人自言名叫北宫国昌,来见军中大将!”

  “大哥,小弟派出的正是此人!”

  听到亲兵之言。

  鱼赞的脸上再次露出喜色,旋即对鱼俱罗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请来见一见吧。”

  鱼俱罗微微颔首,然后吩咐亲兵,将北宫国昌带来相见。

  不一时。

  在亲兵的引领之下。

  风尘仆仆、容色憔悴的北宫国昌来到了鱼俱罗和鱼赞面前。

  他一见这二人,眼中闪过惊喜之色,口中道:“天幸二位无恙,不然边关危矣!”

  鱼赞问道:“北宫先生不是去敦煌了吗,为何到了此处?”

  北宫国昌说道:“我本是前往敦煌报信,不料到了城下,城楼上士卒却拒绝开门,无论我如何与他交涉,大门依然紧闭不开……自此,我的心头便生疑惑,旋即调转马头往回就走……沿途之上,我遇上了几个溃败的残兵,说是驻守敦煌的鱼俱罗将军支援玉门关,导致兵马大败……听到这话,我不敢怠慢,只能快马加鞭,向玉门关飞驰,不想在这里遇到了二位……”

  说到这里。

  北宫国昌脸色微变。

  他望着鱼赞,问道:“鱼赞将军在此,莫非玉门关……”

  “唉!”

  见北宫国昌如此一问。

  鱼赞只得将自己丢了玉门关之事,再说了一遍。

  听罢。

  北宫国昌看向鱼俱罗,问道:“将军,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鱼俱罗说:“如今失了玉门关,只有退守敦煌,请朝廷发兵相助了。”

  北宫国昌和鱼赞听了这话,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其他好的办法,只能点点头,同意了此事。

  于是。

  诸人合兵一处,一起向敦煌城退去。

  不过一两天时光。

  大军畅通无阻进入敦煌城内。

  然而。

  兵马刚刚回城,入营休息。

  那敦煌城上,镇守城楼的士兵惊慌失措的飞奔而来,对鱼俱罗等人禀报:“诸位将军!那吐谷浑大队兵马,已经杀到城下了!”

  “来得这般快!”

  鱼俱罗、鱼赞、北宫国昌闻听此言,齐齐吃了一惊。

  不过。

  此时此刻。

  他们也不敢怠慢,一起飞步来到城头,查看情况。

  果然。

  众人来到城楼之上,目光向城外望去,便看到外面的吐谷浑兵马,宛如惊涛骇浪一般,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大军最前方,极为显眼之处,则立着一杆狼头大纛旗。

  大纛旗下,药罗葛菩萨手持禹王神槊,骑乘战马,耀武扬威。

  他的身边,左侧是一身黑袍的军师拓跋木弥,右侧是杀气腾腾的先锋王不超。

  而三人身后,耶律得海、耶律奇尚、萧律迪、狄古力,以及吐谷浑安氏一族的诸多骁将,一个个率领骑兵,将敦煌城团团包围。

  “吐谷浑兵马竟然如此雄壮!”

  看到外面这等军容。

  鱼俱罗不觉倒吸一口凉气。

  鱼赞指着药罗葛菩萨,对鱼俱罗说道:“大哥,此人便是吐谷浑酋长,武艺着实了得,我和他斗不数合,便招架不住了!”

  正说着话。

  药罗葛菩萨一人一马行到城池边缘,朗声喝道:“城上可是鱼俱罗将军吗?”

  鱼俱罗道:“正是本将!尔等不在西域安稳,来侵略我大隋作甚?”

  药罗葛菩萨哈哈大笑,掌中禹王神槊一摆,朗声道:“天下如此广大,诸多州郡,兵强马壮者居之!如今,我大军到此,识相的快快归降,不失封侯拜将之位!”

  鱼俱罗冷笑一声,说道:“区区边陲奴酋,也敢说这般大话?我军虽然暂时失利,可朝廷之中,不乏英杰之士……我奉劝你一句,快快退回吐谷浑,否则大祸降临,悔之晚矣!”

  “冥顽不灵!到时候打破城池,必将尔等碎尸万段!”

  药罗葛菩萨冷笑道。

  说罢。

  他轻轻挥手,身后兵马齐出,一起来抢夺敦煌城。

  鱼俱罗见状,也指挥兵马拼死抵挡,直杀了整整一天一夜,药罗葛菩萨终究无法突破这座雄城,无奈之下,只能暂时收兵。

  而敦煌城中。

  鱼俱罗等人也惊讶于吐谷浑兵马颇为精锐,大家商议之下,只能据城固守,等待朝廷派兵支援。

  ……

  大兴城。

  皇宫禁苑之内。

  新登基的天子杨广翻看着桌面上一份份奏疏,不觉焦头烂额。

  这段时间里。

  南阳侯伍云召起兵反叛。

  寿东王李子通拒不入朝。

  镇山王杨通更是拥兵自重,与高厉兵秣马,似乎有所动作。

  除了这几处之外。

  西北一带,一个名叫宋老生的敦煌城副将又送来了一封军报。

  “伍云召反朕!李子通反朕!镇山王皇叔反朕!现在,就连吐谷浑这般蕞尔小国也来反朕!当真以为朕不如先帝圣人可汗吗?”

  看罢宋老生送来的军报。

  杨广脸色有些发红。

  他重重一掌拍在桌案之上,口中冷冷说道。

  “陛……陛……下,左翊卫大将军阴世师求见。”

  听到大殿之中的动静。

  门外的小黄门身子微微颤抖,连滚带爬进来,向杨广禀报。

  “让他进来!”

  杨广头也不抬,摆摆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