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84章 温酒

首页
  第784章 温酒

  

  赵小乐缓缓说道:“我准备传令滁州兵马出城,让他们偷袭狼头军,以解群山之围。”

  闻言,十方行者叹道:“如此一来,滁州必定空虚,倘若燕晋两国兵马攻城,该如何是好?”

  还有一句话,十方行者没有讲明。

  平西王选择围而不攻,目的就是将十万圣殿军,封死在群山之中。

  同时给燕晋两国联军打通道路,让他们可以畅通无阻地进攻滁州。

  若是滁州兵马出城一战,一旦中了对方埋伏,只怕也要全军覆没了。

  赵小乐淡淡说道:“因此,我必须向老先生借一个人,只有他才能准确判断形势,决定士兵是该进还是该退!”

  十方行者问道:“任逍遥?”

  赵小乐点头,“不错,他在京中时,我曾观他训练锦衣卫,谨慎老练,此事非他莫属!”

  十方行者皱眉不答。

  任逍遥是他的徒弟不假,但和他不一样,可以插手江湖事务,只不过,任逍遥确定是个合适的人选吗?

  赵小乐又解释道:“恒侯与谢君豪两人,勇猛有余,谋略却不足,难担此大任。”

  “相比较而言,目前可用的人选,也只有令徒了。”

  十方行者这才点了点头,“好,那就看他是否同意吧,不过,据老夫所闻,燕晋两国这次出兵甚多,若是滁州兵马来不及救援群山,梁王要如何防守滁州?”

  赵小乐让任逍遥去滁州担任兵马总指挥,是看重他在审时度势方面的谨慎。

  因此,若是燕晋两国提前攻城了,那滁州的兵马肯定来不及偷袭平西王。

  仅凭那里的五万人马,如何抵挡燕晋两国的茫茫大军?

  要知道。

  以前两国会惧怕滁州的火器优势,现在敢大军犯境,即便没有找到应对之法,已然也不再顾忌滁州的火器。

  毕竟,火器制作之法,早就流传诸国。

  你能生产,别人也能生产。

  这样的话,凭滁州的五万兵马,再想要坚守住城池,就会非常困难了。

  赵小乐便附耳对十方行者说几句话。

  随后,他笑道:“不管燕晋两国来多少兵马,我都会让他们血染滁州!”

  十方行者愕然了半天。

  摇了摇头。

  也没有评论好坏,而是说道:“此事弄来繁琐,老夫这便去寄信。”

  “有劳了。”赵小乐起身相送。

  十方行者也拱手告辞。

  就剩下赵小乐一个人了,他看了看夜色,以及严寒的冷风,喃喃道:

  “快下雪了……”

  冬天的夜晚,容易让人莫名的惆怅。

  或许是临近年关了。

  又或许是因为别的什么?

  赵小乐则是因为不知道,战事到何时才能结束?

  看了一会儿。

  他回身到山洞里,找来纸笔,开始写信,现在的赵小乐写字,不再是原先那么丑了。

  因为他的灵觉足够敏锐。

  任何字体,甚至是手上毛笔,在他写来,都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圆转如意。

  写出来的字体也工整漂亮至极。

  一封接着一封。

  很快,赵小乐将几封书信全部写好,然后找来信鸽,放飞了出去。

  信鸽只是到滁州,距离并不远。

  到了滁州后,江南商会的情报网络,便会将赵小乐的消息发往各个地方。

  同时,对方也会知道赵小乐的位置。

  有任何消息,也会及时告知给赵小乐。

  虽然平西王围困了山口,若是滁州用热气球,冒险进入群山寻找赵小乐。

  也是有一定机会找到的。

  不过,即便对方找过来,赵小乐暂时也不会离开。

  滁州可以交给任逍遥指挥。

  魔伲教这边,若是没有自己坐镇,只怕非得翻了天不成,尤其是那些江湖人士。

  其中龙蛇混杂,有的根本就是燕晋两国,甚至平西王派来的奸细。

  赵小乐不打算去寻找这些人。

  奸细是很好的传话筒,只要利用得好,有时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对敌人来说是这样,对赵小乐来说也是这样。

  …………

  天河镇。

  在夜色下显得很肃穆。

  倒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因为那一队队的燕晋两国士兵,即便是夜晚,也是毫不渎职地守在街道上。

  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士兵们的脸上隐隐带着杀意。

  显然,他们都是最精锐的士卒。

  而他们要守护的人,自然也是位高权重的食肉者了。

  呜呜呜。

  寒风呼啸。

  越过一排排士兵,掠过他们的头顶,携带着寒意向上,吹入他们身后的阁楼里。

  那阁楼,当真是豪华。

  分为五层。

  名曰山河楼。

  是为了迎接大人物的到来,而专门修建的。

  如今那瓦片和门漆都还是崭新的。

  这不算奢侈。

  相比将整座镇子改为行宫,修建一座阁楼对这些权贵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一个男子迎着冷风,缓缓走到阁楼的平台上,看了眼下面的士兵。

  就倚着栏杆,向远处的河道眺望起来。

  男子身在三楼。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而他明显还非常怕冷,居然就立在这里,忍受着冷风灌溉。

  即便身子发抖,他也只是紧紧身上衣服。

  依然没有再回到阁楼内。m.cascoo.net

  相比较阁楼内的灯火通明,和欢声笑语频频传出,男子这里却显得孤寂和暗淡。

  不时,又一个男子走了出来,他手上提着俩酒瓶,似在寻找着什么?

  看见栏杆旁的男子,喜道:“萧笔书生,你不进去喝酒,一个人在这里干什么?”

  闻言,那被称为萧笔书生的男子回过头来,叹道:“谢江,你说赵小乐到底想干什么?今天可曾听闻锦衣卫南下的消息?”

  男子正是谢江,人称燕山才子。

  谢江把手里的一瓶温酒,递给萧笔书生,自己则拿着另一个瓶喝了口,摇头道:

  “没有。”

  两人再次沉默。

  不提赵小乐倒还好,一提赵小乐,心情就突然差了下去。

  想当初,赵小乐不光在诗才上压过他们一筹,后来还在政治和军事上,也远胜于他们。

  谢江都怀疑,这赵小乐是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

  怎么会有这么大能耐?

  长时间,萧笔书生盯着那瓶温酒,迟迟不肯饮下,叹了口气,又放到栏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