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7章 三封书信

首页
  第457章 三封书信

  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赵小乐忍不住心猿意马。

  他奈奈的。

  景阳帝和平西王都没能碰到的女人,老子竟然可以一亲芳泽了。

  想想就暗爽。

  然而,想象很美好。

  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

  皇后娘娘眼神蓦然一冷,闪过一丝厌恶之色,猛地将一巴掌抽到赵小乐的脸上。

  这一次,抽得更加用力。

  也更加深恶痛绝。

  啪!

  赵小乐原地转了个圈,摔倒在地。

  皇后娘娘骂道:“无情无义,花心的畜生,给本宫滚出去,永远不要再来见我!”

  赵小乐:“……”

  网络上的教程,都踏马是骗人的。

  亏老子还花钱上了大师班。

  我去他吗的吧!

  可怜的赵小乐,只能揉揉脸,冲皇后娘娘做了个凶狠的表情,丧气地离开了。

  他脸上得红红的巴掌印。

  自然引来不少议论。

  但是,众人哪敢在他面前胡言乱语?

  都是装作无事,行了礼就离开。

  赵小乐也没察觉异状。

  堂而皇之地去休息了。

  第二天,就接着去办公。

  同时,也是这一天,他收到了京城和滁州送来的书信,分别是太子和秦思宁,以及恒侯送来的。

  两方的战事儿,也是赵小乐当前最关心的事儿。

  如今,闽南地区已经平定了。

  等到貔貅被驯服后,赵小乐就打算挥师北上。

  先看了恒侯的信。

  来信说明,滁州的战事儿基本无虞。

  因为有江南商会那边大量供应的武器,所以,在火力方面,燕兵根本不是对手。

  想要攻下滁州城,对于燕兵来说,现在已经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了。

  恒侯的来信的意思,除了说明战事儿之外,他还希望赵小乐看情况,继续支援滁州。

  帮他一举剿灭燕兵。

  信中的内容,和赵小乐其他渠道收到的情报,都基本上一致。

  对于滁州方面的战事儿,目前来说,相对于稳定,而恒侯的表现。

  赵小乐也基本满意。

  对于增兵滁州之事儿,赵小乐思索了一番,还是觉得事情应该往后延延。

  滁州在去年进行了土地改革,虽然解放了不少劳动力,但它的效果,也不是一两年就能见到的。

  况且,百姓连年经历战争,青壮年死伤不少,底子太过于薄弱。

  有了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守城有余,而进取不足。

  可滁州的形势非常复杂。

  那里不仅有燕兵,还有平西王府的十万府兵,若是平西王参与战斗,情况又会如何?

  在这个情况下,赵小乐希望恒侯守住滁州为先。

  但是,还有一些原因,是赵小乐不得不顾虑,而恒侯又不得不感到担忧的。

  那就是,在恒侯的信中,还表述了魔伲教派在滁州不断传播,有搞乱滁州的意图。

  同时,随着火炮制作方式的泄露,平西王府和燕兵,都在研究火炮。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时间一旦拖得太久,火器的优势就会变弱,滁州也将变得不再那么稳固。

  如果没有这个长期的隐患,仅仅固守滁州,倒也是个不错选择。

  赵小乐一时没有拿定主意。

  他又看了秦思宁和太子的信。

  都是关于政务的。

  秦思宁告诉赵小乐,有了西厂后,京城的大权,基本上已经被她和太子掌控。

  这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则是,东越人入境了。

  镇北王遭到了北海商会的突袭,遭受重创,而东越人借助这个机会,杀入了景阳腹地,连下五城。

  看到这里,赵小乐的手上不禁微微用力,竟然差点把信纸给捏碎。

  最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

  若是闽南的战事再拖上个几天。

  只怕真的大势已去。

  赵小乐的背脊上,都不禁出了一层冷汗。

  他接着继续往下看。

  秦思宁和太子并没按照赵小乐一开始的指示,收缩兵力,固守京城,而是指挥军队,帮助老百姓转移。

  为此,连吃数次败仗。

  被关在西厂的吕青白,出了一个计策,就是把金银之物抛到旷野之中,引诱东越人抢夺。

  拖慢了东越人行进速度之时,也避免了让大量老百姓遭到屠杀。

  景阳的北方地区,由于缺乏险要防守,大量的百姓只能长途迁徙,越过京城,往南方赶去。

  赵小乐看到这里时,不自觉地叹了口气。

  拱卫京师的军队,在二十万以上,再加上地方个部队,能归太子的调动的人数,名义上在四十万左右。

  但这只是个虚数。

  北方有不少地主和土豪,以及皇亲国戚,他们自己也豢养的大量私军。

  这些私军在战乱时期,也免不了劫掠和不听指挥的情况。

  加上长途迁徙的混乱,军队既要负责阻拦蛮兵,也要负责保护百姓,溃败后再被冲散,等赵小乐回到京城时,还有没有二十万守军,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若不是南方还有很多手尾没有完成,赵小乐现在就想骑上快马,奔赴京城。

  之后,赵小乐又看了看太子的书信。

  一看到太子的笔迹,他就想到了临走前,自己在太子嘴上的啵儿的那一下。

  好想再来一次。

  那次啵儿了一口后,太子几乎没有再和他讲过话,这次会来书信,估计也是因为不得不来信。

  信中,太子似乎忘了上次的事儿,也根本不提,只是夸奖赵小乐一番,说他在南方做得非常不错。

  还说让士兵协助百姓转移,是她的主意。

  让赵小乐不要责怪秦思宁。

  赵小乐看到这里,不禁摇了摇头。

  天下都是你家的,自然是你说了算。

  我怎么会责怪其他人呢?

  之后,太子叮嘱赵小乐,国事虽急,身体也非常重要,一定要赵小乐照顾好自己。

  看到这里时,赵小乐不自觉地笑了。

  说到底,太子还是关心他。

  看完这三封书信,赵小乐心里已经有了盘算,他拿起纸笔,先给恒侯写了一封信。

  赵小乐笔迹歪歪扭扭,只有他自己能看懂。

  他只能企望恒侯也能看懂吧。

  一共没几个字,“本侯悉知,然京城事急,容后再援滁州!”

  写完之后,又给秦思宁和太子去了回书。

  写道,本侯不日即将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