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50章 苏玉莹卖高价

首页
  第750章 苏玉莹卖高价

  赵亮听了很是为难:“匆忙之间,我拿不出十吨的粮食,食用油勉强能拿半吨出来。”

  “那你目前能拿出多少粮食?”

  “面粉加大米,一共三吨。”赵亮道,“这是我手上所有的库存。”

  林麦略一思索,道:“那你先把这三吨粮食全发过来,然后赶紧派人去乡下收购粮油。”

  赵亮嗯了一声,挂断电话,就按林麦的指示去办事。

  林麦这才去饭厅吃午饭。

  方爷爷他们正坐在饭桌前等着她。

  林麦嗔道:“爷爷奶奶,都跟你们说了很多次了,让你们先吃,大冬天的,饭菜冷得快,你们偏要等我~”

  方爷爷乐呵呵地笑着道:“吃火锅就要一家人一起吃,才好吃。”

  老两口一个把火锅端了起来,一个往炉子里加板炭。炉子里的火顿时大了起来。

  大家一起吃火锅。

  一顿火锅吃完,林麦收拾了碗筷,客厅的电话铃声又响了。

  电话仍旧是汤义打来的。

  他在电话里告诉林麦,京城所有国营奶制品厂被人把控了,不卖奶粉给他。

  林麦志在必得:“加价,看他们卖不卖。”

  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国营单位也开始讲经济效益。

  林麦就不信那些国营奶制品厂能抵抗住高价的诱惑,除非他们的领导不在乎财务报表是不是好看。

  汤义沮丧道:“我已经试过了,加价人家也不卖。”

  这么明显针对福多多。

  除非林麦是傻子,才会到现在还反应不过来,一切都是苏玉莹在背后搞鬼。

  由此可见,在京城近郊假传圣旨,不让当地农民卖农产品给她家业务员的,八成也是苏玉莹。

  苏玉莹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敢打着政府的名义,限制他人收购农产品和买奶制品,难道以为她爸能一手遮天吗?

  林麦道:“这个问题我来解决。”

  苏玉莹以为把控了京城所有奶制品厂,她就没办法了?

  林麦给塔娜妈打了个电话,让她能弄多少苏国奶粉就弄多少,还有苏国的肉制品也弄些来。

  牛羊肉也要。

  塔娜妈道:“要再多苏国奶粉和肉制品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我们这里下暴雪,火车停运了,三天之后才恢复正常,我三天之后才能发货。”

  林麦点头:“辛苦你了。”

  塔娜妈那里不能及时发货,那就只有再给赵亮打电话,让他把江城的库存的奶粉全都运过来。

  怕那点奶粉不够,林麦让赵亮联系扬子江奶业,把他们的库存全都买下来,火速运往京城。

  赵亮顺便告诉林麦,就在刚才,他已经把三吨粮食和半吨菜籽油用特快货运列车发往石家庄了。

  今天晚上最晚十点到达石家庄,让他们做好接货准备。

  林麦让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汤义,由他来安排接货。

  尽管福多多菜场粮油和奶粉全都限购,可是不到下午两点就抢购一空。

  老百姓太恐慌了,买的人太多了。

  一些没买到的,经济条件不好的顾客久久不肯离去。

  直到汤义向他们保证,明天中午一定会有粮油供应,那些顾客这才渐渐散去。

  那些经济条件好的顾客见福多多没有粮油卖,早就去了惠民菜场。

  今天,偌大的京城,只有惠民菜场有生鲜卖,买生鲜的顾客都要把惠民菜场给挤爆了。

  还不到中午,所有生鲜都卖得差不多了。

  苏玉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让合伙人纪建军带着业务员去京城近郊继续收购农产品。

  其实让业务员直接去京城近郊收购农产品就可以了。

  苏玉莹非让纪建军带队是有原因的。

  凭啥她为了两家惠民菜场累死累活,劳心劳力,纪建军却坐享其成?

  虽然拿下这两家菜场,纪建军的父亲出了不少力,可这不是他坐享其成的理由。

  纪建军接到苏玉莹的电话,尽管很不乐意,但也只能服从。

  平心而论,苏玉莹在两家菜场付出的心血实在太多,他不能不干点事,否则太说不过去了。

  纪建军的妻子见他要出门,问去哪里。

  纪建军把苏玉莹指派他去京城郊区采购农产品一事跟她说了。

  纪妻很是不悦:“你们两个是合伙人,大家平起平坐,苏玉莹凭啥命令你干这干那?”

  纪建军解释道:“正因为我们两个是合伙人,所以两个菜场不能只玉莹一个人操心,我也要做贡献的。”说罢,出了门。

  纪妻追在后面道:“玉莹玉莹,叫得多亲热,我看你就是喜欢给你的小青梅卖力。”

  纪建军扔下一句“不可理喻”扬长而去。

  下午两点多,汤义又打来了电话,告诉林麦,派去远郊收购农产品的几个业务员都拉着农产品回来了。

  生猪买了三头,正安排人在宰杀。

  大白菜、红白萝卜、大葱、大白菜、包菜进了不少。

  北方农村,冬天能种植的冬季蔬菜不多,也只有这几样蔬菜。

  不像南方农村,冬天也可以种植好多种蔬菜。

  还有鸡鸭禽蛋那些业务员也收购了一些。

  虽然收购了不少农产品,可价格不便宜,比平时上涨了百分之五十。

  汤义汇报完了情况,道:“农产品全都涨价了,咱们生鲜的价格也要相应调整,按成本价卖。

  如今成本价等于进货价加上油钱和业务员的工钱,您看行吗?”

  林麦沉思了片刻,道:“还是按进货价卖吧。”

  汤义沉默了片刻,道:“按进货价卖,我们就得自己贴油钱和司机的工钱。

  我知道林总想要和京城市民共患难。

  我们只要不挣他们的钱,就是和他们心连心,没必要亏本的。

  再说了,惠民菜场粮油生鲜和奶粉都翻倍卖了,咱们按成本价卖,京城人民会看到我们与他们同甘共苦的决心的。”

  林麦吃了一惊,非常时刻,苏玉莹哄抬物价,这是要找死吗?

  她沉思了片刻,道:“那就听你的,咱们成本价卖。”

  既然惠民菜场的物价那么高,福多多即便按照成本价卖,也能衬托出惠民菜场非常时刻发灾难钱的丑陋嘴脸,那就没必要亏本卖。

  汤义大松了口气。

  他生怕林麦坚持己见,要真那样,每天都得亏损不少。

  林麦问:“为什么生猪只收购了三头,够卖吗?”

  “当然不够,可根本就收不到,能收到三头猪,都是业务员走村串乡找到的。”

  林麦诧异道:“不会吧,有人不让农民卖猪了?”

  “那倒没有,是农民在年前把猪卖了,或者宰杀了,年后就没啥猪了。”

  林麦倒忘了这一茬。

  和汤经理通完电话,林麦给京城的铁路系统打了个电话,问京城这段铁路什么时候有可能恢复通车。

  接电话的负责人回答很官方,表示目前无法确定大概通车日期,一切得看天气。

  林麦又打电话给中央气象台,问这场大雪什么时候会结束。

  这个时候的华国各方面都很落后,连气象卫星都没有,又怎能预测出大雪什么时候会结束。

  气象台的工作人员只能告诉林麦,未来一个星期,大雪可能不会停。

  今天已经大年初四了。

  普通人家,哪怕家里储存的过年物资再多,一个星期之后也吃得差不多了。

  那时暴雪还不停歇,京城百姓的生活很可能会出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菜篮子无法保障供应。

  林麦决定加大应季便宜蔬菜的运输量,尽可能地保障市民们的菜篮子。

  看来又得找赵亮了。

  她给赵亮打了个电话,交代他,让手下在湖省农村大量收购大白菜,小白菜、包菜,花菜,菠菜,红萝卜,胡萝卜……这些在湖省冬季常见的,不值钱的蔬菜运往京城救急。

  她的福多多菜场不能光卖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再怎么便宜也比应季蔬菜贵不少,不是普通市民能够天天消费得起的。

  所以还是得卖应季便宜蔬菜给市民。

  电话那头,赵亮道:“我早就想到了这些,刚才就派业务员去江城城中村和周边农村去收购这些应季菜。

  那些菜农一听我们采购这些菜是支援京城的,几乎没人涨价,说他们也要支援京城百姓。”

  想到那感人一幕,赵亮忍不住热血沸腾。

  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觉太好了!

  林麦道:“还是适当给那些农民涨点价吧,大过年的,人家给咱们摘菜,怎么也得给人家加班费。”

  赵亮应了声好。

  林麦问他,湖省农村,这个时候还收不收得到生猪。

  赵亮道:“谁会把猪留到年后卖,年前卖高价他不香吗?”

  林麦有些失望,在湖省也买不到生猪,后天她的福多多菜场很可能猪肉断货。

  就听赵亮道:“不过我们两个养猪场还有几百头猪,可以杀了应急。”

  林麦颇感意外:“我们家什么时候办了养猪场,我怎么不知道?”

  “就是初办福多多菜场那年,你担心到了过年,收不到生猪。

  让封哥办两个临时养猪场,早早收些生猪圈养了起来。

  封哥后来把那两个临时养猪场发展成成了固定的养猪场。

  每年买一批猪仔,请人来养,以应对过年或者年后收不到生猪的情况。

  今年因为年前收到了充足的生猪,这两个养猪场的猪才留到现在,恰好能解你那边的急。”

  经赵亮提起,林麦这才记起有这么一回事,她让赵亮安排卡车,先送一百头猪来京城。

  还有鸡蛋也尽可能多采购些运到京城来。

  她怕鸡蛋和生猪一样,在京城郊区也不好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