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4章 瓜分地盘

首页
  第214章 瓜分地盘

  “哈哈哈哈!没想到竟是这般轻易!”

  摆了摆手,

  示意身边兵士将李隆基等拖下去后,安禄山大马金刀地坐在龙椅之上,手里把玩着传国玉玺,肆意笑道。

  多年来,他苦心经营不惜受辱,为的就是这一刻。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见状,鬼面谋士和大殿之中其他武将纷纷躬身道贺。

  “众卿平生,先生,你觉得我们何时立国为好?”

  扫过众将,安禄山望向鬼面谋士。

  坐在龙椅上还不算什么,只有昭告天下,立下国号才算是成为真正的一国之君。

  至于国号,早在大军进入潼关后就已想好,名曰“大燕”

  “启禀主公,当务之急是先稳定局势,待局面稳定再行立国也不迟!”

  被问,鬼面谋士急忙道。

  大唐王朝毕竟多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不及时控制地域,就算立国....国土也未必能保得住。

  “稳定局势?”

  安禄山摸了摸下巴,有些失望,但他也知道鬼面谋士说的是实情。

  “主公可派二十万大军前往秦州驻扎,这样就能挡住西边来犯之敌,东边可派五万大军驻守函谷关!北有天堑秦岭,南边可派五万大军前往益州,如此一来,整个关中之地皆是主公地域。待主公休养生息,再扩大军后开疆拓土也不迟!”

  顿了顿,鬼面谋士躬身又道。

  “嗯?秦州驻派二十万大军?”

  安禄山眉头微微一皱。

  虽说关中之地不小,可百姓总共加起来也就千万之数,一想到偌大的大唐自己就分了这么点,心里难免不甘。

  若是能再向西扩一些就更好了。

  “主公,西边的陇西郡有吐蕃,再向西有高仙芝的安西军,另外刚刚传来消息李光弼的十五万朔方军已连夜拔营前往了武威郡,所料不差....他应该是去投奔了凉王李璿!故而以秦州为界是最好的选择。加之西边强敌众多,驻派二十万大军并不少。”

  鬼面谋士回禀的同时从衣袖中摸出一份牛皮地图,递给了安禄山。

  “那南边呢?益州再不能推进?”

  接过地图,安禄山忍不住又问。

  “主公,过了益州就是泸州!所料不差,杨国忠那厮肯定会在泸州派剑南军驻防!”

  待地图打开,鬼面谋士一指地图。

  以前河朔的三十万大军的确不怕剑南军,奈何现在秦州需要大量驻军,再与杨国忠的剑南军起冲突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南边不成,那东边呢?中原大地广袤无垠,以函谷关为界太过于保守。”

  皱了皱眉头,安禄山又盯上了东边。

  “主公,函谷关乃是天险.....守住了函谷便守住了东进之地,加之主公曾给史思明史将军许诺了范阳、平卢等三郡之地。再往东就是郭子仪的河东军和其他一些节度使,我们的兵马过去未必能占到便宜。”

  鬼面谋士忍不住一叹。

  他何尝不想让地盘变得更大一些,可事实并非想的那般容易。

  “既是远处不行,那洛阳呢?洛阳百姓不少.....”

  “主公,您别忘了,洛阳附近还有一个新敕封的节度使李默!”

  “李默?等等,这李默原本还是须弥山的人,说不定.....”

  安禄山神色一动。

  “主公,这李默自从有了节度使的身份怎么还会再承认之前的密探身份?虽然刚刚接任节度使不久,但麾下定已招募到了不少兵士,我们手中东面就五万兵士,万一和李默缠斗在一起...进了丢了函谷关,实乃得不偿失!”

  鬼面谋士摇摇头。

  自从李默被天子用来制衡义薄楼,他就注定不会再听须弥山的号令。

  手中有了大军连义薄楼都不会害怕怎么还会再害怕一个区区须弥山。

  再加上李默现在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李氏一族的后人,指不定还有人会去投靠依附他,实力甚至会变得更强。

  “这.....罢了!罢了!那就先依先生所言,布防三地,待局势稳定后再开疆拓土,第一个要拿的就是这李默!”

  说到这里,安禄山终于选择了放弃。

  “是!主公!”

  .......

  月落,日升,

  第二天清晨,安禄山拿下了长安城,并且在金銮殿斩了唐王李隆基和太子李亨的事情不胫而走。

  长安城的百姓更是吓得久久没敢言语。

  好在安禄山的大军并没有为难城中百姓,并且贴出告示.....无论是百姓、商贾还是那些普通官员、小吏只拥护安禄山就不会有问题。

  如此,才让百姓和商贾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但背地里的议论之声却是越来越多。

  “没想到,一夜之间长安竟是变了天,换成了安禄山!”

  “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听闻这安禄山极其残暴.....当下虽然没有为难我们,可以后就说不准了!”

  “没错,但我等都是普通老百姓,能有什么办法?日子还要过。”

  “现在只希望安禄山的大军能少死一些人,不然又会充兵役.....”

  “唉!”

  长安城的百姓这般想法,连吃饭都带上了些许忧愁。

  其他地方的百姓听到消息后,反应则是平淡许多。

  东都,洛阳,

  酒楼,依旧热闹,似乎并没有因为长安之变受到丁点影响。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当朝天子就那么被斩在金銮殿上,令人唏嘘。”

  有酒客不停地砸着嘴。

  “其实与天子被斩相比,我倒是很好奇以后东都会成为那一路诸侯的地盘,大唐都散了....那些节度使和当地刺史怎么会再继续下去,不做一方豪强都对不住他们的身份?”

  一旁,

  酒客的同伴看了看四周,刻意地压低了声音。

  别看这些酒客平日悠闲,可他们知道的一点也不比其他人少,尤其是得知安禄山的大军驻守在函谷关没有更进一步的时候,他们就清楚安禄山的触手不会再碰中原之地。

  “东都?那自然是赵海赵大人!他乃东都长官,且东都之内再无其他门阀。”

  此言一出,旁边的那位食客当即开口。

  在他看来,

  赵海在东都的口碑不错,百姓也觉得他是和称职的父母官,由他执掌东都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