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四章 游历辽北

首页
  第三百四十四章 游历辽北

  比如药箱,王富贵此前送给他的显微镜,玻璃培养皿,青霉素,针头,针管,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王富贵不禁眉头微皱,有些疑惑。

  以李长风的性格,应该不太可能会不告而别,可眼下连这些东西都带走了,明显是要出远门了。

  可李长风出远门又能去什么地方呢?

  就在这时,只见那掌柜的来到李长风床前,掀开帘子,在李长风的枕头下面磨出了一封信,交给了王富贵。

  “王老爷,就是这封。”

  王富贵接过来一开,只见那信封上赫然写着几个字。

  “给余弟王富贵亲启!”

  王富贵眉头微皱,于是便三下五除二的而打开了信封,到一旁的桌前落坐,打开信纸,开始一字一句的看了起来。

  只见上面写道:

  “王老弟,前几日,与你一番争辩,未分高下,弟之所言,兄以为不无道理,可又与兄诸多年所接触之救死扶伤之理,有所悖逆。”

  “那日你离开之后,兄独自思考甚久,十余年前,吾师曾教于我,医者,天地万物仁心也,有仁心者,则当救死扶伤,不应屈身于黄白之物。”

  “可弟之所言,令兄又有一番思虑,诚若黄白之物,可救苦救难,救民之大,则为大善,大道也,而兄所谓仁心之论,则为小道也。”

  “正所谓大仁非仁,大圣非圣,愚兄思来想去,总觉心中惶惶不安,以为万事当舍身考量,方能得出真知。”

  “所以,那日晚上,我便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去云游一番,体悟这世间之道理,弟不用担心,愚兄此去准备前往辽北,并准备用弟给我的青霉素,为伤兵治疗。”

  “若一切顺利,半年之后,愚兄便会归来,愚兄不在之日,望弟能更上层楼,身体安康,诸事合意!”

  “愚兄,李长风,留——”

  看完之后,王富贵微微叹了口气。

  没想到,竟是那日自己与李神医的一番争执,已经让他从思想上感到动摇,所以才下定决心,前去游历一番。

  只是让王富贵有些担心的是。

  这李长风若是在南方游历也就算了,可他去的地方偏偏是辽北,辽北这几年来,因为青人发展壮大,变得极为动荡。

  再者,青人极其野蛮,杀人无数,辽北局势又不好,若是李长风一旦被青人的酋长抓去了,那可就.....

  “唉!”

  王富贵不禁叹了口气。

  凶多吉少。

  不过事已至此,王富贵也没什么办法了。

  只能希望李长风能够尽早的平安归来吧。

  毕竟以李长风的性格,已经决定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就算自己现在把他追回来,恐怕也阻止不了他.....

  一边想着,王富贵徐徐起身,将信纸折好,放回了信封之内,随后谨慎的保存了起来。

  见状,倒是一旁的掌柜的表现的很是好奇。

  “王老爷,这李神医在信中说了什么?”

  “李神医不会是很久都不会回来了吧?那咱们桐关那么多人还求着他看病可怎么办呢?王老爷,您是他的好朋友,您看看能不能劝劝他?”

  “这在外游历,到了别处去,人生地不熟的,尤其是有些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可不想咱们桐关人都这么好。”

  “要是他遭遇了什么不测可怎么办.....”

  对于掌柜的来说,李长风走了,也就意味着以后前来望月楼找李神医看病的人也会少了很多。

  这样一来。

  客流量少了,客人也就自然而然的少了。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虽说他问的十分委婉,可这掌柜的一副敲骨吸髓,财迷的模样实在是让王富贵感到有些恶心。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赚钱可以,但贪婪过度,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要限制别人的自由,再找上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不是小人做派是什么?

  王富贵于是摆了摆手,严肃道。

  “这件事跟你没关系,到时候了,李神医自然就会回来,你只要记住我说的话,他不在的时候,把房间打扫干净就行。”

  说完,王富贵便出了门去。

  片刻之后。

  就在王富贵沿着楼梯来到一楼时,突然间听到了争吵的声音,他透过转角处一看,发现是几个纨绔,似乎堵住了一个少女的去路。

  .....

  “这位姑娘,请留步!”

  “干嘛?”

  “姑娘,我们三位,都是桐关有名的才子,适才看见姑娘一身灵气,便觉得神清气爽。”

  “想来,姑娘应该也是才高八斗之人,我们三位,便想与姑娘切磋一番,不知姑娘可否赏脸?”

  闻言,那少女看着面前三个纨绔子弟那色眯眯的眼神,顿时便明白了这三根本不是想跟她交流文采的,明显是盯上了自己的美色。

  于是她没好气道。

  “那你们看错了,本姑娘自幼从未读过书,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你们这些才子要舞文弄墨,那就一边儿去吧,本姑娘可没时间陪你们折腾!”

  说完,那少女便要换个方向出门。

  但就在这时,那三个纨绔再度迅速的拦住了她的去路,依旧是刚才那个拿着白纸上的翩翩公子说道。

  “这位姑娘,我们三位如此盛情邀请,你也不能就这么直接驳斥了我们的面子吧?在我看来,姑娘会不会写诗作画不重要。”

  “如姑娘这样的美貌,只要站在我们三位面前,我们三位为姑娘吟诗作画,如此,也不失为良辰美景,姑娘,你觉得呢?”

  说着,右边那个穿黄色儒服的矮胖公子跟着道。

  “哈哈哈,姑娘,我可告诉你,这位可就是咱们桐关鼎鼎有名的青年第一大才子,文少,据说,文少三岁能识字,四岁能吟诗,五岁能作画,六岁便已经是远近为名的神童!”

  “就是在咱们桐关,那也是有不少少女,求着我们文少为其作诗画画,我们文少可都是不屑一顾的!”

  说完,那站在中间,手执白纸上的文少嘴角微微上扬,更是一副得意之色。

  然而那少女听到这话,便觉得一阵可笑。

  她摇了摇头,不禁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