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1章 最好的开局

首页
  第241章 最好的开局

  正当德王爷前往皇宫时,书局之内又是一片忙碌景象。

  一万份!

  这是郑经给《华夏早报》创刊号所定的发行量,这样一个量,放到后世根本就不算什么,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相当吓人了。

  别的不说,光是把它给印出来,都相当不容易。

  按照最终的定稿,《华夏早报》的创刊号总共多达十版五张,正反面印刷,也就是说,哪怕现在是十台印刷机同时开印,真要把这一万份全给印出来,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别的先不说,光是人手就得需要不少,按一台机三人配合计,十台机同时开印,起码就得三十人,因此,这报纸一开印,除了原有的印刷工匠以外,书局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一起帮忙去了。

  连外来的阮留之和陈乾都没有例外。

  “浪之,一下印这么多,真卖得出去吗?”

  阮留之一边帮忙分拣着已经印好的报页,一边稍显担心地问着郑经。

  “试试看吧。”

  郑经倒是一点都不担心。

  尽管他给报纸创刊号所预定的计划是一万份,但在这个不怎么讲究时效的时代,他当然不会傻到一天就印出来。

  事实上,按照现有的工艺流程,一台印刷机就算是不停歇地一连印上十二个小时,估计也就能印出三千页左右。

  因此,他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销售状况去控制实际印刷的量。

  当然,不管印多少,还是得先把它们给卖出去才行,否则的话,说啥都没意义,因此,他现在就等德王爷回来,拿到允许发行的指令之后,就开始去执行他的报纸销售计划。

  德王爷回来得相当晚,但却是带着喜讯回来的。

  第一大喜讯,当然是报纸获准发行的消息。

  作为当今圣上的亲弟弟,他这一务正业,宣帝爷自然是非常欣喜,再加上这份报纸办得也确实是有声有色,因此,宣帝爷在具体了解了报纸的运作模式后,立即圣手一挥……

  准了!

  不仅如此,他还指示德王爷,去找太子陈仲平,给朝中每个机构都给订上一份,具体标准是五品以上官员都人手一份。

  这可是不得了。

  按照现在的朝廷机构设置,已无限接近于三省六部制,光是在会宁城内,五品以上的官员大大小小加起来起码不下一千人。

  这就是有关系的好处。

  而他,就是大夏国的第一大关系户。

  “嘻嘻,圣上看了咱们的《华夏早报》之后,甚是欣喜……”

  他立即笑嘻嘻地跟郑经分享起了这一喜讯。

  当然,郑经被他出卖,圣上勒令郑经参加明年春闱会试的事他只字不提,反正现在还早,没必要这么早提,以免这小子炸毛。

  “还有,太后看了也甚是欣喜……”

  紧接着,他又分享起了第二大喜讯。

  他既然进了宫,并且还干起了正事,那除了去面见宣帝爷之外,太后哪里自然也得去转上一圈的,顺带炫耀一下他所办的报纸。

  而太后也不小气,一口气也给宫里订上了二百份报纸,几乎让宫里能识字的人都能人手一份。

  他最后去的是太子府。

  对于他要办报的事,太子陈仲平是最早知道的那一个,并且还因此得了他两万两银子的好处。

  俗话说,拿人的手短,这一道理放在太子爷身上同样适用,当陈仲平一听说宣帝爷下旨让他给朝中文武百官订报纸,他干脆又大胆送出了一份人情。

  那就是给大夏国下面的州郡县官员也订上一份,然后走驿路分发到各州郡县,美其名曰,让地方官员也及时掌握天下动态,知晓朝政。

  这原本就是太子爷的分内事。

  这样一来,大夏国44州145郡568县,一下又多上了近八百份。

  就这样,这报纸还没开始发行,近两千份的销量就已经稳了。

  “怎么样,没让你失望吧?”

  大夏国第一关系户得意地炫耀着他的功绩。

  事实上,他还有一大喜讯暂时没有提,那就是让宣帝爷配合卢勋薅世家和士族羊毛,让他们给义学募捐的事,那事宣帝爷也痛快地答应了,只不过这种事只能私下说,不适合张扬,因此德王爷暂时忍住了没说。

  “哈哈,辛苦了,这下好了,咱们这报纸算是有了一个最好的开局。”

  面对求表扬的德王爷,还不知自己已经被卖了的郑经自然是及时地送上了一句恭维话。

  这对他来说,确实是大得不能再大了的喜讯。

  两千份这个数量其实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这份报纸还没发行,就已经有机会做到让大夏国朝中文武百官都人手一份,不仅如此,连地方官也都能覆盖到了。

  这才是最大的价值。

  要知道,若是非要给人划分个三六九等的话,那这些当官的,绝对是属于最上等的,这也就意味着,这《华夏早报》一开局就是王者。

  试问,假如大夏国的官员都能人手一份《华夏早报》,那其他人会不会纷纷仿效,同样以拥有一份报纸为荣?

  用一个后世的概念来形容,就是所谓的潮流。

  而这样的待遇,原本只有官方报纸才能享受到的,而现在,因为他拉上了德王爷这个大夏国第一关系户,即刻就让《华夏早报》拥有了官方报纸的待遇。

  如此看来,这关系户还得多加利用才对啊!

  他立即又动起了歪心思。

  在此之前,他还一直在琢磨,等报纸在会宁城卖开了之后,要怎样才能让它普及到整个大夏国的地方去?

  毕竟思想和文化传播这种事,若是只能局限于一隅之地,影响力未免也太小了一点。

  现在好了,他有了灵感。

  “能不能再劳烦你一件事?”

  他即刻就向德王爷发起了请求。

  “你说。”

  “能不能再劳烦你跑上一趟,去谈谈利用驿路来向地方发行《华夏早报》的事?”

  郑经立即又说起了他的主意。

  在这个时代,报纸也好,信件也罢,想把它们传到另外一个地方实在是很难很难,但有一个渠道是例外的,那就是官方的驿站体系。

  早在秦朝,随着中原一统,秦始皇除了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道路等制度等制度以外,还开创了统一的邮驿制度,通过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并这三种驿站来在全国范围内快速传递公文和物品,其组织的严密程度,并不亚于后世的邮政系统。

  既然有现成的邮政系统在,为什么不善加利用呢?

  他立即就向德王爷说起了自己的主意。

  其实主意是现成的。

  在后世,当互联网还没兴起时,信息的传递主要就是靠报纸,而报纸的预订,就是由邮政系统来负责的,因此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让出一部分利润来,让驿站体系来帮忙承担起地方订报的事务。

  “三成!咱们可以让出三成的收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