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2章 百官反思

首页
  第652章 百官反思

  户部尚书周经这么一哭,倒是令得其余百官心生同情。

  确实,户部的压力,摆在哪里。

  账目繁多,算不过来,又要在过年之前将账目算清,怎么办?

  也只得请人了。

  这法子虽是不对,但也是情有可原的。

  “陛下,账目增多,说明我大明更加强盛了,此乃好事。”

  “对于其他朝代的君王来说,怕不是盼着账目增多啊。”

  “是啊,陛下文治武功,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将这大明江山治理的越发兴盛了。”

  下侧百官,歌颂起来。

  变向为周经求情。

  弘治皇帝长长的叹了口气:“朕……倒也可以理解,只是,诸位爱卿,尔等,还未发现问题所在吗?”

  “这偌大朝堂,要核算账目,竟是要请一个普通百姓?”

  “整个户部,竟是不如一个人?”

  “尔等,告诉朕,既如此,朕,要这户部有什么用?”

  言语虽是平静,却是带着怒气。

  百官倒是闭嘴了。

  因为皇帝陛下说的是……事实!

  偌大户部,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那王文素一个人。

  这事……你得问李敏,上一任户部尚书,核算许久没算出来,结果,人家王文素三天就给算出来了。

  差距,肉眼可见。

  周经也老实了,不敢出声。

  皇帝陛下这话翻译翻译,那是说他周经是个废物啊。

  六部九卿的户部尚书是个废物,何等的讥讽?

  但,不敢驳斥。

  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

  那王文素去年已经爆过户部一次了,算力相当恐怖,许多账目,只是看上几眼便能核算出来。

  所以,今年为了更快,他才贸然请了王文素。

  却不想,而今却因为此等小事……要遭难了。

  “户部有问题,朕,心难安啊!”

  “更令朕难堪的是,明知有问题,却无法去改正。”

  “非是户部,其余五部便没有问题嘛?朕看啊,未必!”

  “而今的朝野,变了啊,每及深夜,想想这些事,朕,便怕的睡不着。”

  “朕,惶恐啊,惊惧啊!”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中,朕却治理成这个样子,朕,愧对祖宗。”

  “朕,反思己过,尔等,便不反思反思吗?”

  “今日,尔等什么都别做了,给朕反思,上奏疏一份,朕,要看到你们反思的结果。”

  “尤其是你,周经,这么大的问题摆在眼前,比那和尚脑袋上的虱子都明显,却不想着更改,啊?”

  弘治皇帝很是直接,甚至有些强硬,霸道。

  这是他极少有的样子。

  可当下,为了那数院的建立,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自然了,除此之外,这一番痛斥之后,想来,某些人也应该会老实几分,四方闹事的佃农也会减少一些。

  退朝之后,百官退散。

  方才,帮着周经说话话的一些人,再看周经的眼神,也都怪异了几分。

  好端端的,因为周经,大家伙都要反思己过!

  这他娘的……简直就是找罪受啊!

  平日里,大家伙偶尔贬低自己、说自己的不好,是谦谨的体现。

  可当下……看陛下那意思,明显是让大家伙实实在在的说自己的不好,顺带着,还要找出自己所在各部的不足。

  这……这是剜自己的肋骨给陛下熬汤喝啊!

  感受着众人的目光,周经更加心虚。

  回到了户部衙门,他将自己独自关在一间房内,左思右想,难的直嘬牙花子。

  解决户部算力的问题。

  这……怎么解决?

  让户部这边的人,都去向那王文素学习?

  那大家伙几十年的圣贤书不是白读了吗?

  到头来,竟是要向半点学问没有的王文素学习!

  虽说达者为师,可这算学……不过是旁门小道,算不得一门学问。

  既然算不得学问,大家伙也就不必深究……

  “嗯?”

  周经忽而皱起眉头,眼睑收敛。

  在算力上,户部众人,身为读书人,自是无法与王文素那个狂人相提并论的。

  既如此,何不将王文素,乃至更多数算极好的人招揽进来呢?

  考虑到科举的原因,当官是不可能当官的,但朝廷给一份俸禄总没什么问题吧?

  “老夫真他宁是个人才!”

  周经忽而笑了出来。

  如此,户部这边算力不足的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还有便是,日后但凡碰到核算的问题,完全可以将这些麻烦事交给王文素这些人,省心省力,还能捡功劳。

  一举多得啊!

  “嗯……办法没问题了,但这说辞,却是要斟酌一番。”

  周经沉思许久,开始写奏疏。

  不多时,内阁之中。

  三位阁老正在处理百官的奏疏。

  太多了,只是小半日,便有数百份奏疏送上来,这其中还有许多翰林的奏疏,大大小小的京官,上了一通。

  非是如此,连带三位阁老自己都写了一些个可能存在的弊病与问题。

  朝廷大反思!

  “陛下,这是周经的奏疏?”刘健只是看了个开头人名,便将奏疏递了上去。

  “哦?这么快?”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朕不提及此事,这周经便装糊涂,朕,只是稍稍提及,不足半日,便想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可见他先前如何的惫懒。”

  说着,看了起来。

  出乎预料的,这周经,非但没有长篇大论以及诉苦,反而言之凿凿的说了一个可行的办法。

  在户部下设核算大使,直接负责所有核算的事宜。

  至于这核算大使,自四方招募,不封官职,乃是不入流的文官,发放些许俸禄即可。

  “真是岂有此理,胡说八道。”

  弘治皇帝不悦的开口,旋即将奏疏递给三位阁老:“看看吧,这周经都胡说了什么。”

  三位阁老看了看,旋即,面面相觑。

  这上面所载之事,问题极大。

  但总的来说,却又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户部的人,核算的不快,而在民间,又有算力不浅之人,将这些人招募进来,专门负责核算事宜,便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有失规矩,但,问题并不大。

  “陛下,臣以为此法……虽是不妥,却又实用之处。”

  “不妥在于破坏祖宗之制,非以科举入仕。”

  “其实用之处,又可解决诸多问题。”

  “故,臣以为,或可考虑将其单独列出,与其虚官,负责核算诸多数算问题。”

  刘健说道。

  弘治皇帝却是皱着眉:“倒是有些麻烦啊……道路司等三司设立,朕倒是可以理解,可突然增设这数……数院?怕是不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