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护‘上谷’乌桓校尉,持节

首页
  第104章 护‘上谷’乌桓校尉,持节

  104--护‘上谷’乌桓校尉,持节

  小麦发芽?

  刘夜望向韩当,“拿上来瞧瞧。”

  “诺。”韩当应声离去。

  不多时,韩当带着两个士卒,抬着一斛发芽的麦子走了进来。

  刘夜起身,上前查看。

  当即,刘夜抓起一把麦子,放在鼻下嗅了嗅。

  “末将已对看守粮草是士卒、火头军,各自重打二十军棍!”韩当拱手道。

  “谁说他们错了?”刘夜反问。

  他们……

  没错吗?

  韩当、张飞闻言,皆是一愣。

  战乱年代,粮食等同生命!

  麦子发芽不仅能吃,有问题吗?

  “不知,侯爷的意思是……?”韩当满心不解。

  “将所有发芽的麦子,全数送到本侯面前。”

  刘夜道:“另外,负责看管粮草的士卒、火头军,赏,重重有赏!”

  重重有赏?

  士卒看管不善,火头军发现的迟了,竟会有赏?

  这、这是什么情况?

  韩当一脸懵逼。

  张飞二脸懵逼。

  “杵在这儿作甚?还不快去?”刘夜低声道。

  “诺。”韩当转身离去。

  “还有你。”

  “侯爷,天地良心,我真的没有兑水。”

  “滚蛋!”刘夜说打狗,张飞偏骂鸡,不是找骂吗?

  “哎……这就滚,这就滚。”张飞吓的胆颤心惊,生怕被军法处置。

  “谁让你滚了?”

  “方才,你不是……”

  “我那是……被你气糊涂了。”

  刘夜道:“立刻去疾医住处,将香蛇麻取来,有多少取多少。”

  香蛇麻?

  草药。

  但是,张飞是门外汉,完全不认识。

  “侯爷,末将不认识,要不……”张飞一改常态,声若蚊蝇,实际真心怕刘夜。

  刘夜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即命续耳卫士去取,并让鲁大师、华歆、县令长前来。

  然而,即使张飞惧怕刘夜,却仍旧不解。

  发了芽的麦子?

  香蛇麻?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不知道。

  …………

  不消半个时辰。

  整整七石发了芽的小麦,三斗香蛇麻,堆放在刘夜面前。

  鲁大师、华歆、县令长三人,皆是一脸不解的看向张飞、韩当,试图获得一丝有效信息。

  殊不知,韩当、张飞也是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侯爷打算做什么。

  “侯爷有事,尽管吩咐便是。”须发黑灰的县令长,率先打破尴尬。

  “本侯打算酿酒。”

  “酿酒?”

  “酿酒?”

  “酿……”

  “真的假的?”

  除去张飞一脸期待,其余人皆是不解。

  用发了芽的麦子?

  还有……香蛇麻?

  “师父,您酿酒,与徒儿有何关系?”鲁大师不解道。

  “你负责改进酿酒设备。”

  刘夜话音落下,看向另外两人,“酿酒交给华歆,县令长负责寻找酿酒师。”

  “侯爷放心,下官务必不会辜负侯爷,只是……”

  “但说无妨。”

  “侯爷是想用发了芽的麦子,香蛇麻酿酒?”

  “对。”

  “侯爷,据在下所知,酿酒需要栗米、果子,这发了芽的麦子……”

  “本侯所要酿的酒,诸位不仅没有喝过,还会深深的喜欢,甚至是爱上。”

  喜欢还好。

  爱上?

  我看还是算了吧!

  面对发了芽的麦子,众人不敢苟同。

  然而,张飞却是一脸期待。

  且不说,酒酿的咋样,至少可以不用顾忌军法,喝个痛快!

  当即,众人不敢耽搁时间,按照刘夜所说之法,各司其职,忙碌起来。

  …………

  由于酿酒需要时间,刘夜一连数日没有守着,反而在等候久久没有归来的赵云。

  关羽、成廉与华佗师徒,前往乌桓已有十余天。

  刘夜倒是不担心,只是担心赵云。

  万一皇帝老爹不答应乌桓求和,那他刘夜岂不等于善做主张?

  然而,刘夜命华佗师徒想行一步,完全出于好心,毕竟晚一天去,则会多死很多人。

  这一日。

  临近午时。

  刘夜刚刚送走一位世家族长,典韦便传来赵云归来的消息。

  不多时,典韦带着风尘仆仆归来的赵云,来到书房。

  “末将赵云,拜见侯爷!”

  赵云躬身作揖。

  “子龙请起。”刘夜上前扶起,忙道:“快说,陛下是否答应乌桓求和?”

  当即,赵云难掩喜色,“陛下不仅答应,还对侯爷加封官位。”

  “答应就好,答应就好!”刘夜满脸喜色,轻拍赵云肩膀。

  然而,刘夜着实心系乌桓,将加官进爵的事抛在脑后。

  毕竟,于刘夜而言,即便再加官,能加到哪去?

  更何况,如今刘夜官居北中郎将,不仅镇守幽州,还负责军事防务!

  倘若刘夜说半个不字,身为刺史的刘焉,绝对不敢反驳。

  这,便是权利!

  这,便是实力!

  “陛下又加封了,不知此次加封的是什么?”典韦问。

  赵云恍然大悟,当即取出怀中旨意。

  刘夜见状会意,正准备作揖接受宣读,却听赵云道:“侯爷严重了,此间没有外人。”

  刘夜会意,当即起身。

  典韦满脸堆笑,已示赞同。

  “涿郡太守、渔阳侯、北中郎将,刘夜。

  在刚刚过去的‘诬陷’风波中,让你受苦,寡人深感自责。

  没有料想到,将军刚刚返回幽州,乌桓西部便提出求和。

  可见,将军威震边关,无人能及!!

  寡人对此,深感欣慰!深感欣慰!!

  特此,命北中郎将刘夜,护‘上谷’乌桓校尉,持节。

  待巡视乌桓,即刻回京复命。”

  落款:传国玉玺之印。

  “末将刘夜,谢陛下!”刘夜终究施了一礼。

  旋即,刘夜接过旨意,仔细看了一遍内容。

  对于这次旨意,导致典韦有些听不懂,一点都不像陛下的旨意,反倒像是唠家常。

  然而,赵云知晓刘夜的身份,焦点没有放在所谓的‘家常’,而是放在那两句——

  深感欣慰,深感欣慰。

  显然,当朝陛下为有刘夜这个儿子,感到骄傲与自豪。

  至于刘夜,则将目光落在最后,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八个字,不单单重于泰山,更是信任,绝对信任。

  刘夜是镇守幽州的北中郎将,如今更是护‘上谷’乌桓校尉,且,持节。

  …………

  刘夜升官的消息不胫而走。

  城内的郭嘉、鲁大师、墨家巨子、县令长,

  军中的张飞、韩当、田光等人,无不来此恭贺刘夜。

  可就在三声“恭喜侯爷,贺喜侯爷”落下,华歆疾步跑来。

  华歆不顾作揖,忙道:“侯爷,酒、酒酿成了!酿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