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1章 败家子打死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去了小商品市场,同样买了二十个摊位,陆墨十个,叶青青十个,又是两份合同到手,同样是经理亲自接待,把他们当成贵宾,殷勤倍至,腰板全程没直起来过。
这个时候乌城并没有完全发展,但已经可以看见日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基地的雏形,甚至街上还有洋人走动,都是来这边做生意的。
乌城这时已经有了好些小商品作坊,这些作坊中很多都会成为日后叱咤风云的集团公司,甚至上市,要说起来,乌城可以说是全国数得着的勤快人。
浙省在全国算起来,除了靠海外,并不占其他地理优势,土地面积也很小,矿物资源更是少得可怜,很多资源都需要从外省买,但浙商却在全世界都很有名,这和他们的勤快是分不开的。
其中乌城人又是浙商中的极致。
因为乌城这个小城市的地理位置,在浙省中很不起眼,不靠海,没有海洋资源,周围都是山,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少得可怜,不像种粮大省,农田是按几十亩算,这边一人只能得几分田,还都是零零碎碎的。
有名的鸡毛换糖故事,就是出自乌城。
早年间的乌城人,会在农闲的时候,挑着担子去周边城市换鸡毛,一只鸡的毛,可以换一块麦芽糖,‘当当’的敲击声,清脆悦耳,还带着甜香味,小孩眼巴巴地看着,还会要求多敲点儿。
大部分老板都会笑呵呵地满足小孩的要求,多敲一小块儿,小孩开心,乌城人也开心,因为换回了好多鸡毛,这些鸡毛当然不是去做鸡毛掸子,很多人误会乌城人换鸡毛是为了做掸子,但其实不是。
他们是为了肥田。(早期的鸡毛确实是为了肥田)
家里分的田太少,又没有其他副业,所以他们想尽办法让田地增产,哪怕一亩地多收几十斤也是好的,也不知谁发现鸡毛可以肥田,将鸡毛绞碎,掺进田地里,每亩地能增收个一百来斤(大概),就为了这百来斤粮食,乌城人历经千辛万苦,一天走近百里地换回鸡毛,其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决心,也难怪乌城后面会做到小商品全球第一。
现在乌城人当然不会换鸡毛了,改革开放初期,乌城人就不干这种性价比低的活了,他们搞起了副业,做得风生水起。
买好了摊位,叶青青还买了些乌城特产小吃——红糖麻花。
麻花有点粘,用红糖和面粉做的,女人吃了可以补血,味道也不错,叶青青买了十几斤,回去后可以分给街坊邻居吃。
回程的路上,叶青青又拿出了合同欣赏,笑意止都止不住,仿佛看见无数金条在冲她招手。
“我们加起来就是四十个摊位,以后就算养了败家子也不用担心了,一天收一家摊位的租金都够吃喝了。”叶青青想得挺美,也挺遥远,一个人傻乐呵。
陆墨专心开车,闻言耳朵一热,孩子……这丫头想得可真遥远。
不过——
“败家子打死!”陆墨冷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