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2章:有故事的经典

首页
  第282章:有故事的经典

  叶直接就拿了一册《清静经》来到了青城山的道观,打着请教经典的名义,看一看这里有不有高人隐修。

  可惜,出来见客交流的道人,一般都不是什么道行高深的人,叶几曾试探,只好失望而出。

  忍了几次,才忍住了没有动用心魔术进行大范围的搜索。

  最后,不甘心的叶,对一些小道士使用了心魔术,读取他们的心念。

  可惜他们知道的还是太少了,至少,据他们所知,青城山没有高人隐修。

  叶叹了口气。

  转念一想,就算是心魔术搜索,大半也搜不出来。因为有道行的人,多半都有办法躲得过心念的搜索,到时如果真有高人在反倒会惹高人不快。

  然后,他在青城山逗留了几日,到处走走,打算碰碰运气。

  走得无聊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读读经书。

  一本《清静经》虽然几有几百字,但还是很耐人寻味的。

  再翻来辰婉秋给自己买的经书之中,叶还现了一本《心经》,当然了,这是一本佛门经典喽。

  在中国,儒,官教;道,是国教;佛,是外来教。

  叶手上的这一本《心经》是一本佛教徒必读,必知的一本经典佛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26o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oo卷中的一节,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

  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关于这一卷《心经》,有一个神奇的故事,此事与唐朝玄奘和尚西行取经的故事有关。

  据说,唐僧在一位老法师那里得到一部经,就是《心经》。唐僧就是念着《心经》去取经的。

  前些年,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请钱文忠教授讲《玄奘西游记》。其中讲到,唐僧在西去的路上遇到很多艰难险阻,都被神奇地化解。据说靠的就是念诵这一部《心经》。

  其中有一次,唐僧在沙漠中迷路了,又没有水喝。

  实在顶不住了,就躺了下去。不久唐僧就迷迷糊糊看见有一位执金刚大神出现在他眼前,警告他不要躺下,要往前走。唐僧见此情状,猛然被惊醒。于是继续向前走,不久就找到了水源,解除了危机。

  唐僧后来回忆说,这一定是菩萨的化身在帮助他度过难关。

  钱文忠教授的《玄奘西游记》中还讲到。唐僧西去取经的落脚点就是那烂陀寺。而那烂陀寺当时的寺主,戒贤法师很早就知道将有位中国僧人将来到他这里学习。

  原来,在三年前,已经一百多岁的戒贤**师突然得了一种病,疼痛无比。戒贤法师觉得无法忍受这种痛苦,准备通过绝食来了断。在绝食的过程中,有一次就梦到了三位菩萨。

  菩萨告诉他,要忍受这些痛苦,这些痛苦是法师前世做国王时,不爱护国民带来的果报。若能忏悔和忍受这些痛苦,就能使病苦变轻。同时劝戒戒贤法师说,三年之后将有位中国僧人到你那里学习,你要等着他来,并且教导他。

  三年后,唐僧果然到来。戒贤法师一看到唐僧就嚎嚎大哭,由他的弟弟说出了三年前的这个缘由。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

  当年他带一些眷属西去取经,以种种原因只剩下他一个人。有次他路经一个寺院,看见一个老和尚病得很严重,玄奘生起极大的悲心,没有继续赶路而一直呆在寺院里照顾他。

  后来那个老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临行之前,他送给玄奘一本梵文的《心经》,玄奘一路上都在念诵。

  有一天他来到恒河岸边,看见数千人聚集在一起,就好奇地上前去看,原来是婆罗门外道在祭拜河神。按照当地传统,为了供奉河神,每年都要选一个年轻男子扔进河里。

  当天正好选中了一个,他的家人特别伤心,与此男子哭作一团。正在依依不舍之际,他们忽然看见来了一个外国和尚(玄奘大师),当即笑逐颜开、欢喜若狂,立即将玄奘捆了起来,准备让他代替那个年轻男子。

  玄奘告诉他们:“如果你们非要把我供神,我也没办法,但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可不可以把今天的经念完?等我念完经,你们怎样处置都可以。”

  那些人就同意了。玄奘随即开始念《心经》,三遍过后,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所有人都特别害怕,不敢得罪他,便把他给放了。玄奘因此又逃过一难。

  从此以后,玄奘对般若总集的《心经》更加重视。

  他所翻译的《心经》,与藏译、其他汉译本相比,虽然较短,但却受过观音菩萨的特殊加持。据说他从印度取经回来时,念及和尚所赐《心经》的恩德,准备好好报答一番。

  谁知当他到原来的地方,不仅是老和尚,连那个寺院也消失无踪了。后来,所有人都说老和尚其实是观音菩萨的化现。

  叶知道这个故事,辰婉秋估计也知道,不然也不会为叶购得了一本精装版的《心经》了。

  此经,全文如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短短的《心经》,有意译,有章译,读起来相当有感觉。由此可见玄奘法师的翻译工夫是相当了得的。

  只能说,这是一本相当有故事的经书了。

  叶念过了这一部《心经》,感觉要义和《清静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五蕴皆空,与清静无为,不说是意义完全一样,但皆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