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四十四章 借款vs国债

首页
  第五百四十四章 借款vs国债

  

  年末的北京城,天气冷的刺骨。复制网址访问http://%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12304;#26368;#26032;#31456;#33410;#35775;#38382;#65306;#65371;#21269;#21269;#22855;#20013;#25991;#32593;#1096;#1096;#1096;#46;#1067;#113;#105;#46;#109;#1025;#65373;#12305;融化的积雪将湿漉漉的地面弄得更加斑驳不堪。

  街道的行人和车马是越来越多了,北京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着帝都的元气,而其最具特色的是那已经变成了‘大海洪流’一样的自行车大军!

  特别是冬天,每当下了雪,早晨和下午下班的时候,看别人骑自行车摔跤成了不少人的一大乐趣。

  在积雪刚刚融化的大街,一辆挂着赤色小旗的四轮马车辚辚驶了过来,拐过街口,驶了西长安街,跟随马车护卫的还有几名骑兵。这是大秦一直以来的规矩之一。因为刘暹实在怕有刺客。

  现在朝的大臣,哪一个位置都似乎不可替代。

  阎敬铭靠着车厢内软软的座椅,闭目歇息着。他现在是去宫里面见刘暹,向皇帝汇报当前的财政工作。

  不过说实话,阎敬铭现在是真的不想进皇宫。

  财政部的篓子越来越大了,阎敬铭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他现在满脑门的都是那巨大无的财政赤字,秦军的‘战利品’越来越少了,再过两年,所有的‘战利品’发卖完毕后,那赤字还怎么去弥补啊?

  阎敬铭可不认为三五年内,国的财政岁入可以翻两翻!

  秦军的陆军规模在不断扩大,刘暹的目标是保证全国一百万兵力,东北、内蒙乃至西北、兰芳的移民工作,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庞大的教育开支、铁路、公路、水路建设,黄淮、长江工程的治理,以及诸多的国资建设……

  明年、后年的财政赤字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随着农税的恢复而变得减少。与庞大的开支相,农税的基本盘才多少?而且农民士绅交农税不仅可用华元,还可以自己交纳实物,自由随心。对于高额的赤字来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阎敬铭这一阵只是闷着心思琢磨财政问题,对于其它的事情毫不关心。财政部的具体事物由他手下的官员负责,递到他面前的只有最终的结果。

  枢财政的节流是谈不。阎敬铭感觉现在得大秦政府,是标准的‘坐吃山空’。而他也是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国有太多的大事要事需要财政的支撑了。作为财政部部长,内阁排名靠前的大佬,阎敬铭没有办法不愁。

  对于这个局面,阎敬铭是束手无策,他能够想出来的唯二应对手段。一是借款,向外国财团、银行进行国际借款。这是满清常用的招式;二是发行国债。

  国债,欧洲很流行的一个词汇。欧美国家,尤其是列强,极少有没发行国债的怪胎。但阎敬铭对于‘国债’是很陌生的。满清时代,‘国债’这个字眼完全不存在朝臣们的心。那天下都是人家爱新觉罗氏的,还‘债’什么‘债’?

  而且说句大实话,那个时候清廷的信誉早破产了。拿银子投进水里也能听个响的,而拿去买清廷的国债,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回!连个响声都听不到。

  所以。此次前往皇宫,财政部的工作汇报,今年的财政增长和预算、赤字等都是次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国际借款’vs‘国债’。

  国现在跟德国关系最好,跟英国、法国还可以,法国是高利贷帝国,纵然跟国跟大秦的隔阂不会真的掀过去,只要有利益,法国也是不会因小失大的。

  对于‘高利贷们’来说,因为国家的问题而损失了自己的利益。那是标准的‘因小失大’。

  再有是美国。现在山姆大叔正在憋内功,找他们借贷,不会太容易。这个时候的美利坚可不是一战之后的世界经济霸主。

  所以从理论来讲,借款的话向德国借款是最明智的选择。还能加强现在两国枢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笔国际借款也更可能让国民接受,自己也不大可能遭到政敌和新闻界的攻击。

  《新闻法》,大秦是已经颁布了,可里面可没有不准攻击政府官员这条规定。阎敬铭是很看重自己清誉的。

  阎敬铭感情是较倾向国债,但心里又没谱,不知道国债究竟还不好卖。国的商人和传统士绅已经开始了实业投资。他们肯不肯将手里的资金拿出来购买公债,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而借款的话事情相对简单多了。

  “风雨飘摇,国事多艰啊!”

  之前拉下的太多。现在国实力的增进简直是突飞猛进一样的速度,却让人感觉内心很没谱一样。太快了,没个映照目标,很不踏实。

  皇宫门口,阎敬铭看到了李鸿章的马车,向守卫一打听,李鸿章自己早到半个小时,现在还没出来得。

  阎敬铭进得皇宫,立刻有人迎,将他待到淑清院。

  淑清院,位于南海东北角,为乾隆时修建的小型园林,风格类似于北海静心斋。园内有流水音亭、葆光室、蓬瀛在望殿、云绘楼、清音阁、日知阁、万字廊、双环万寿亭等建筑。

  今儿刘暹在这里见得李鸿章。

  “阎大人。”阎敬铭等候了半个小时,李鸿章施施然的从里面走出来。两人对眼,自然是要打个招呼的。

  阎敬铭不跟李鸿章争什么。一是没这个心,二是李鸿章今年夏天时候巡视蒙古,处事得力而稳妥,刘暹对他很满意,倚重每日剧增。阎敬铭也不敢来压李鸿章一头。三是李鸿章什么资格?阎敬铭本身地位李鸿章低多了,现在按官面儿排名,他是不低于李鸿章分毫,可一争执起来,阎敬铭免不得要受人非议了。

  “看李大人满面红光,是又有喜事了啊。”

  “哈哈,是盐政整顿的事情。现在川盐已经整顿完毕,盐政公司的眼睛投向了青海的盐湖,需要与当地的蒙藏部族、头人妥商解决,搞了小半年终是出结果了。”一个真正意义的‘盐业托拉斯’要出现在国了。盐湖也被盐政公司给拿下了,那整个国所有出盐的地儿方,全归盐政公司了。

  阎敬铭知道这件事儿的。而且刘暹让李鸿章主持这件事情。能在年末之际报个喜讯。自然是大好事。

  “这可是大好事。明年老夫一定会牢牢盯紧了盐业公司。枢财政还要靠盐政公司这样的赢利大户来支撑。”

  “李大人,这盐款可一定要放在华夏银行啊。”

  “哈哈哈……”

  两人略作攀交,李鸿章匆匆走出去,阎敬铭见到了一身便服的刘暹。

  对于借款还是发行国债。刘暹都没接过阎敬铭准备的资料。这两样儿完全可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么。

  早欧美各国借款,但看谁给的条件最优惠。刘暹对借款没有抵触,虽然原时空的国近代史,国每一次出名儿的大规模借款都是伴随着大把大把的国家利益和主权流失。但这是当政者要负的责任。跟‘借款’本身没搭!

  而发行国债对刘暹来说也完全可以消化。现代国家,那个国度没有‘国债’啊?要是能欠债欠到老美那个地步,牛叉了!

  而明年在海即将建起国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海证券交易所’,也给国债的发行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国债发行数额不妨搞大一些,分出来一部分作为长期国债。”刘暹觉得国民间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别看这两年新增了那么多现代企业,真正跟国蕴藏的民间财富相,那也只是九牛一毛!

  刘暹希望可以用‘国债’继续吸纳民间的真金白银。国像来都是‘家天下’,普天之下的财富都是帝王一人的。从来没有‘国债’一说。

  刘暹明年要推出《宪法》,个人合法之财富神圣不可侵犯,肯定能刺激国债发行的。

  “今年的财政赤字统计出来了吗?去年多多少?”

  对借款和发行国债谈了一个多小时。刘暹让阎敬铭回去好好准备。然后问起了财政赤字来。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财政赤字达到了200亿华元,他不知道年底了会不会达到250亿华元。

  而且对于‘战利品’的具体剩余多少,刘暹有些不清楚,那数字太大,太零碎,他也需要向阎敬铭了解一下。不知道明年的财政赤字是否可以撑的过去。

  “皇,财政统计还未结束,最终赤字预计会在260亿左右。至于地方不动产和田产……”

  这两年随着国家大一统的到来,各地的不动产、店铺和田产被地方的富豪购买去的很快。华夏银行收入了大批的金银,虽然分出了一部分给发展银行、建设银行。但主体还存在华夏银行的金库。只可惜华元对照的不是储备金银,不然刘暹完全可以通过增发钞票来抹平赤字。

  对现代金融知之甚少的刘暹不敢轻易地去这么做。

  始终让华夏银行保持着收入多少金银增发多少华元,保持着11的率来维系着社会的财富总额。他很怕触动华元的存在体系,对华元‘价值’造成冲击。

  日本人的前车之鉴。是国的后事之师。

  再有个是,现在的国财政还能支撑,靠着‘战利品’发卖的获利,到现在为止,财政部账面还有二十多亿的剩余资金的。

  刘暹在这件事的参照物是各地的粮价,国的生产在迅速恢复。如果社会流动货币减少,而粮食等一切物资在增加,对应的价格必然会降低。只有看到实实在在的数据,刘暹才会决定是否增发纸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