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四十章 《少年中国说》

首页
  第五百四十章 《少年中国说》

  

  教室已经经过了改装,在两侧墙壁都开了两个大大的窗户,一水儿的玻璃镜。www.vodtw.com匕匕·····首·发

  排列整齐的课桌椅的教室给了张妙彤等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对于刘暹,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还有教室的布置前后的黑板,黑板方的大红色标语,后面黑板图并茂的黑板报,两侧白墙的色彩鲜艳的人物画、名言警句,都体现出一种‘原时空’的味道,与这个时代诸多传统昏暗静谧的书斋式学堂完全不同。

  似乎是一种更为激烈,也更加蓬勃的气氛,存在于教室

  坐在教室里,可以听到其他教室传来的齐声朗读的声音——但张妙彤、王闿运等人都知道那不是弟子规、千字、百家姓之类的传统启蒙读物。有时候还会传来‘啊’、‘喔’、‘鹅’、‘伊’之类的发音。那显然是已经流传天下的汉语拼音。

  教室里坐得满满得,每一张课桌都坐着一名学生。学生们虽然感觉到了刘暹一群人的到来,对这群人有些好之心,但是课真心的没谁敢一会儿一扭头的向后观望。

  这些人刘暹还真有认识的,年节时候,zn海举行大宴和晚会,大臣武将把孩子带进zn海,刘暹还是有印象的。张妙彤也有印象,手指点着,指给刘暹看。“这是xx家的三子,那个是xxx家的长子……”

  老师讲课也是很活络的。这节是不加入计分的自然课,这老师不但讲,还在黑板绘图,最后拿出了一套天体来,接着外头射来的阳光,为学生们演示了一次‘什么叫月食’。效果直观易懂。

  王闿运等对自然完全不解,看的迥然有趣。张妙彤则因为自己那宝贝大儿子,早知道了这个原理。

  学生宿舍和教师员工宿舍的建筑外形类似,只是每间宿舍住四个人——待遇是远不一人一间的老师宿舍的。这主要是考虑到老师的工作强度大不但是脑力劳动还有体力劳动,每人每天至少四节的讲课。外加课堂总结、教案,还要批改作业,备课,因而必须有良好的睡眠生活条件。

  “这屋子倒还洁净。”

  张妙彤对学生宿舍的环境较满意。王闿运和吴大澂两人也在细细打量着宿舍。四个臣僚他们两个并没后辈在成均公学里。这成均公学虽然如雷贯耳。两人却是真正第一次进来,更是第一次到学生宿舍看一看。

  完全铺着木地板的宿舍他们俩人家里的房子都要干净。

  被子叠的整齐。宿舍陈设虽然简单,但小书桌和靠背椅全都有。并且房间里还有洗簌间和厕所,两个被分开,全部都是自来水供给。吴大澂家里面都还没装抽水马桶呢。

  屋子里打扫得窗明几净。大幅的玻璃窗户使得光线极好,墙壁还有夜间被使用得煤气灯。

  王闿运坐在床,摸了摸床的铺设都是棉布做得,浆洗的干净,洁净清爽。阳台搭着学生自己动手揉洗的小衣和毛巾、抹布等物。

  果然是培养小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些富家少爷,豪门公子哥,如果始终长在家里,即使请严师,也最多只在学业要求严格,那生活老师还能管着不曾?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有的事都有丫鬟、下人来做。

  如此不需要十年,两边的差距太多了。前者风华正茂,后者五体不勤,五谷不分。

  最令参观团的人感叹的是食堂!

  学校的食堂当然是分餐制的。论食物之口味和精美,那是远不能跟家里相提媲美。但学校要求,拿多少吃多少,不许有剩饭。否则要受罚打扫餐厅,受罚帮助餐厅员工清晰碗筷餐盘,甚至是打扫公共厕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的两首《悯农》。挂在餐厅的四面墙壁,红色的大字是那么的显眼。

  让王闿运、潘祖萌等感叹的还有这里的图书馆。虽然学生才是三百人,但成均公学的图书馆规模有限——翁同龢恨不得把国家图书馆的书籍都给翻印过来。总共藏书超过了八万卷,只是绝大绝大多数的藏书都不是小学生水平的学员能够阅读的。

  刘暹已经让人编纂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了,还有国流传的神话故事,以及让人翻译欧洲的童话和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再有是国朝新成立的自然科学院。下属的学出版社诸多编辑编纂的科普读物。

  不过即使这样,八万卷藏书的规模也已经让所有人瞪口呆了。

  潘祖荫是潘世恩的孙子,出身豪门大族,藏书在四人当是最为丰富的。曾撰《滂喜斋读书记》。曾用三百金购得北宋本《公羊春秋何氏注》一册,潘祖荫还对人说“此世罕见本,我买得便宜。”收藏极富,所藏图书、金石甲于吴下。

  但是八万卷这个数目也直接把他砸晕了。

  当然,潘祖荫是没见过刘暹的私人藏书,当初刘暹远征新疆的时候像把敦煌占了,但因为不是自家地盘,这些年对于敦煌一直是严密保护状态。直到去年秦军控制了西北以后,刘暹才命人去敦煌取出了藏经洞里绝大部分的书籍,刚刚搬运回北京不久。

  刘暹秘而不宣,是准备在明年国家图书馆揭幕时候,直接放出一颗大卫星来。

  当看到占地四百平方米的图书馆大厅里,密密麻麻的柜子摆满了书后,王闿运也震惊的久久说不出话来。刘暹一行人在这里逡巡许久,翻看着书架的一本本书。种类繁多,涉及到天地理,自然化学,人史书,哲学辩证,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其一套还没编纂完成的书籍被张妙彤等人满口称赞,正是自然科学院负责编纂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现在这套丛书进行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只出了十一本书,市面根本没有,唯独这里有两套备份的。

  对于王闿运等大家而言,此书的内容堪称通天,下达地理,各种学识无一不备——更难得的是,虽然字浅白短小,却能将各种事物因果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即使完全对自然化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够看的懂几分。

  午,在见到自己的长子,不出意外还会是将来的太子和未来华夏帝国的皇帝之前,刘暹夫妇和王闿运等四人还观看了一场利用体育课进行的班级足球赛。

  小孩子都喜欢玩。对还没能力撂高的篮球,小学生已经可以把足球踢得很顺溜了。而足球这个字眼,在今年的一年当,并不为人陌生。它们时不时的会出现在报纸,刷一下自我的存在感。

  蹴鞠在国于唐宋最为繁荣,但到了晚清时候,不知道多少人根本没听说过这两个字。所以刘暹把蹴鞠改成足球,完全没有半点阻碍。足球在国,的确相当于一个全新的运动。自然的,刘暹发明了‘足球’,那赛的规则也被刘暹制定。虽然同时间的欧洲,尤其是英国,现代足球已经有着不俗的影响力了。

  足球自身作为原时空‘世界第一大运动’也的确有着不俗的影响力,短短一年不到,在政府的默许和引导下,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大小百支足球队了。北京城富家子弟和从龙贵胄最多,在大批高门大户子弟爱了马球和赛马的同时,足球的支持者同样有一批勋贵子弟的身影。

  一群还不到十岁大的小孩,在场地踢球,也不知道经历了几次赛了,明明学还不到一个学期,赛时候却已经流露出一股强悍的斗杀之气。

  这股斗杀之气是少年的勃发之气,是青年的骁锐之气,是成年后敢挑战一切的勇气。

  “翁卿!”刘暹满意的点头,对一旁的翁同龢赞赏道“不错。这学校你执掌的不错。小学生能有如此表现,做校长的你属头功。”

  翁同龢都要提到嗓子眼的心脏终于落回了原位。皇终于对自己做出了一个肯定性的评价了。这凭这个,自己也能跳回官场去。

  虽然他知道,如果自己安心在成均公学经营下去。等到二十年后,翁家绝对会从受取到无法估量的利益。可他的心是安份不下。翁同龢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一万个不愿意在这所学校里耗去人生最后的时间。

  特别是看着李鸿章在外头呼风唤雨,那让他无难受!

  还有,国朝初立,从龙勋臣武盛衰,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时候。“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常熟翁氏,可不能在自己这一代败落下去啊。

  二十年的时间太长,翁同龢坚持不下去。

  “父皇,母后……”午饭时候,刚刚从教室门走出来的刘盛一眼看到了不远处自己站立的父母。

  午饭,刘暹在成均公学留下了‘平易近人’的‘传说’之后飘然流去。

  再不走,他都要控制不住自己的那张嘴了。他好像装逼的把《少年国说》背出来啊。可惜他背不全!更怕留下使人‘代为捉笔’的坏名声。

  八股那种‘高逼格’跟刘暹的范儿不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