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6章 渺湾村

首页
  第346章 渺湾村

  

  如果不是一年多來坚持习武。我认为自己是无法完成这次长途爬涉的。

  “哥。睡醒了。”

  我迷迷糊糊道:“恩。灵儿。怎么不叫我。”

  方灵笑道:“上午叫过。可是你睡得太死。叫了三声你都沒醒。先生说让你多睡会。哪知你这一睡。就睡到傍晚了。”

  “嘿嘿。”我讪讪一笑。“可能是太过疲倦了。”

  “恩。先生也是这么说的。哥。吃饭吧。大家都在等你。”

  “好。起床吃饭。”

  段东楼和姚朝辉已于中午离开了乌河寨。一个西行去了大理天龙寺。一个南下前往广南西路。其他人在好好休息了一晚后。基本上都已恢复到正常状态。

  次日凌晨。我们告别了洪源大巫师及洪升等人。按照原路经苗区。纵马东行。

  洪源目送我们离开后道:“洪升。你立即通知头人巴扎及其他三位巫师前來议事。另外。加强山寨的防御。扩大我们的护卫队伍。组织寨中青壮。准备扩建山寨。后日我便启程去见姜央大巫师。有件重大事情和他商议。或许。或许我们苗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三百年了。圣者终于现世。而且还是。。。。。。”

  洪升问道:“爹。还是什么。”

  洪源笑笑:“洪升。这位圣者乃是我苗家的大贵人。守护者大人当真了得。选中的圣者竟然是当今。。。。。。”

  “爹。今天您是怎么了。说话总是说一半。”

  “哈哈。洪升。还有一半嘛。日后你自然会知道的。”

  一般來说。同样的路程。在返回时总会觉得比去的时候要快。两点之间的距离当然是不会变的。或许只是因为人的心境不同而已。

  数日之后。我们进入了荆湖南路(湖南)的地界。沿着官道往东北方向行进。就是湘西田景苗寨的门户镇溪村了。到了这里以后。道路就要好得多。尽管还是山区。却已能纵马奔驰了。

  当我们來到当日田修颜提议穿行苗区的岔路口时。明显放松下來的袁棘笑道:“公子。又回到这里了。”

  “是啊。我记得再走两天就能到达镇溪村了。”

  “公子。正是。这条路直上就是镇溪村。”田修颜邀请道。“两日后。到那里歇脚吧。”

  “好。我正好还有点事情要找田景头人。对了。修颜。你随我们到临安后。想做些什么。”

  “公子。修颜听从公子安排。”

  方灵道:“哥。路上有的是时间。我们还是快些赶路吧。”

  “灵儿又想吃酸汤鱼了。”

  “恩。还是哥了解我。”

  “好。走吧。”我轻轻拍了拍飞燕。道了声“驾。”

  两日后的中午。我们來到了镇溪村。一进入镇溪村。就见田景已在村前迎接。在我们离开十天后。田景便让田方和田宏每日在村外轮流守候。这一日。在村口守候的田方远远看见我们的马队过來。便立即让人通知了田景。

  “田景见过公子。”

  “老先生不必多礼。”

  “是。公子。”田景直接将我们带到了结义楼。

  方灵坐下后道:“田老先生。还是给我们上酸菜鱼吧。一路走來。就沒有好好吃过。这次总算可以大吃一顿了。”

  “沒问題。方姑娘稍后。田方。快去安排。”

  自从离开乌河苗寨之后。一路奔波。每日三餐都是十分简单。哪里能有机会吃上什么大餐。何况还是如此开胃的苗家酸汤鱼。听着名字便已将众人的食欲吊了起來。

  酒足饭饱后。我私下吩咐田景。让湘西苗寨中的两千勇士在准备完毕后。不再去往广南军区。而是转向黄泥河东岸的乌河寨驻扎。组建乌河苗家独立军区。听从洪源大巫师的统一指挥。洪源之名田景自然听说过。乃是和姜央齐名的苗族大巫师。对此。田景并无意见。有关的细节问題我和田景也一一进行了沟通。最终确定乌河苗军以屯军的方式驻扎在乌河寨以北的北丹山下。

  在镇溪村休息一晚后。我们一行人于凌晨时分启程东行。离开湘西后的第二天。我便收到了文天祥和陆秀夫通过龙牙传來的密码信件。知道最近的一个多月里朝中一切正常。遂安下心來。

  沿着官道。横穿湖南。便是江西省的地界。在离开临安的四十九天后。我们來到了江西省与两浙西路交界的信州府(今江西上饶)。信州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浙江省衢州市。北毗安徽省池州市。南隔武夷山脉与福建省南平市接壤。有着“牙闽、控皖、襟淮、面浙”的优越地理位置。自古享有“豫章第一门户”、“四省通衢”之美誉。

  信州府因“山郁珍奇”之故。所以又叫上饶。最早建于东汉年间。自古以來。信州便是江南富饶地区之一。四季分明。山环水绕。在后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袁棘道:“公子。前面东行二十里就是江西省的信州府。再经信州东行便可到达两浙西路了。”

  “好。时间也不早了。今晚就到信州城内歇息吧。”

  “是。公子。”

  我想了想又道:“先生。到了此处。距离临安已经不远了。你安排云仲飞和张子健带领两百名侍卫先行返回。只需龙牙之人在四周护卫即可。”

  袁棘点点头道:“如此可行。”

  方灵紧随前面的文璋和沈墨。边走边道:“哥。快进城吧。”

  距离信州府还有五里处。有一座名叫渺湾的村落。渺湾本是一处小村落。但因为渺湾村是进入信州府的必经之路。从湖南。两广和江西去往临安的过客和商队都要经过此地。倘若遇到时间不对。信州城城门关闭时。就要在此歇脚了。而且这里的消费比起城里便宜不少。所以这渺湾村自宋高宗南渡建立南宋之后。一直是人來人往。十分热闹。

  今天的渺湾村较往日更加热闹。倒不是因为过往之人骤然增加。也不是村中有何活动。而是信州城的数十名衙役和村中的百姓已经对峙了一个下午。

  “咦。怎么回事。”前面的方灵道。

  袁棘道:“文璋。去看看。”

  我们也走到旁边。勒住缰绳。边看边听了起來。或许是因为后世在媒体上见过太多的这种事情。沒多久。我已经能够猜测出大致的情况了。

  自去年以來。朝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信州的经济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信州的农业十分发达。是世界上稻作的起源地之一。信州出产的大米在宋朝时期远近闻名。就连宫中的贡米也有不少是出自这里。

  利用这种优势。信州官府准备建立一处大米集散地。将全国的粮商引來此处。经过商议。官府计划将地址定在城外的渺湾村。并由信州最大的粮商--通衢商行牵头來筹建。

  这原本是件好事。但渺湾村里的里正沒有和村民商量。便答应了开发商提出的迁移条件。今天正好是开发商前來施工的第一天。却遭到了村民的阻拦。无奈之下。通衢商行的大掌柜只好叫來了衙役。打算以官府的名义强行让村民们搬离。不料渺湾村村民面对衙役。同样是寸步不让。竟然手持农具等物品。强行阻止。坚持不让其施工。从下午未时一直到申时(下午五点)末。始终沒能解决。

  村民们以私塾王先生为代表。和通衢商行及衙役反复交涉。这王先生本是一名落第秀才。对于大宋律法也略知一二。几番论理之下。倒是将衙役说得哑口无言。

  简单而言。这就是一桩因拆迁引起的纠纷。和临安东康坊事件并无多大区别。

  那王先生赤手空拳。依法力争道:“我渺湾村的土地并非全由村里的里正拥有。根据我朝律法规定。官府应当保护百姓的私有财产。不能以任何理由强行进入民居。如果遇到新建或者改造的。必须征得屋主同意后。方可进行。”

  通衢商行的大掌柜似乎已经忍耐到极限。恼怒道:“我这里有信州官府的公示批文。尔等要是再行阻拦。可别怪我们商行不客气。”

  “大掌柜。各位衙役大哥。信州府也是我朝的府衙之一。任何批文都不可违反我朝律法。这是律法上有提及的。而本村的里正在数日前已经失踪。即便他的画押是真实的。也只能代表其本人。不能代表我们渺湾村的全体村民。如果你们想要硬來。那我渺湾村村民宁死保卫自己的家园。”王先生回头大声道。“各位乡亲。是也不是。”

  “宁死不屈。宁死不屈。”

  村民的人数显然占多。这一阵呼声更加激怒了通衢商行。

  衙役班头见大掌柜显然沉不住气了。便道:“何大掌柜。不可乱來。最近上面三令五申。要依法办事。依我看。我们还是先回去。和大人商议后再做决定吧。王先生。你也劝劝村民。你们也不可胡來。否则同样会受律法制裁的。”

  “哼。平时你们吃我的、喝我的。关键时候怎么就成这样了。”

  衙役班头暗骂一句。压住心中不满道:“何掌柜。现在可是在风头上。万一此事处理不好。被省里知道了。别说你我。就是大人的乌纱帽也指定不保啊。”

  “他娘的。”何大掌柜怒气冲冲地骂了一句。转身带着商行之人离去。

  待衙役走后。我上前道:“请问这位王先生。何故而起。”

  王先生见我似乎也是读书人。说道:“这位公子。说來话长。如若不嫌本村简陋。何不前去村中小酌三杯。”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