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1章 新年大朝会

首页
  第301章 新年大朝会

  

  若论宫中菜肴的味道。除了辣味不足以外。其它的我觉得和后世相比。也是大差不差。但宫中年夜饭的品种之多。却让我感叹万分。这一顿饭下來估计可以抵得上一个寻常百姓家几年的收入吧。谢道清平时颇为节俭。大多以素食为主。偶尔奢侈一次我也沒有多说什么。何况这还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皇室年夜饭。

  这顿年夜饭吃得极慢。在全玖和秋妃的带动下。大家不停地说笑劝酒。气氛热烈。连谢道清也笑语不断。和当初相比。谢道清越來越像个普通人家的老祖宗。少了几分威严之势。却多了几分慈祥之色。和我最早的记忆完全判若两人。吃完晚饭。已经接近子时。此刻宫中花灯齐放。照得四处亮堂堂的。直如白昼般。

  一会后。谢道清道:“官家。燃放编炮烟花。迎接新年到來。”

  “好啊。”

  宋朝时的鞭炮普遍采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所以做成“编炮”。随着火药的问世。烟花也已经大量出现。相传。烟花最早出现在唐代。到了北宋宣和年)年间。以火药为原料的真正烟花发展成熟。已有了大规模的成架烟火。辛弃疾在诗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句诗就很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烟花的燃放情况。到了明清时期。烟花已经大规模在民间盛行起來。

  炮竹声声除旧岁。对于除夕而言。燃放鞭炮是国人最具代表性的庆祝方式了。只可惜到了后世。不少大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使得节日之气氛骤减。

  按照大宋王朝的传统。大年初一这天。除非有国丧、日食等极为特殊的情形出现。否则朝廷都要举行大朝会。这个大朝会并非商议国家大事。而是朝贺仪式。普天同庆。君臣同乐。共同祝愿新年新气象。御八音之和。临元旦之会。人神同庆。夷夏來同。

  去年的新年大朝会因先帝驾崩不久。故一切从简。宫中连烟花、花灯等庆祝活动都未安排。

  根据礼部的安排。大年初一寅时过半(早上4点)。天还未亮。我已经沐浴更衣。早早地來到祈年殿内。在礼部尚书马廷鸾的陪同下。我虔诚地燃起一炷清香。这是宫中新年第一炷香。名为“天香”。意思是替天下百姓向上天祈祷今年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虽然昨夜在宁坤宫中守岁至凌晨。整夜几乎沒有睡觉。但我依旧精神抖擞。想來是受新年气氛的影响之故吧。

  上香完毕。天空刚刚放亮。我坐上大轿朝大庆殿行去。此时。宫门未开。早已聚集的百官们正在门外候着。等着大朝会的举行。

  “陛下。可以传唤百官入殿朝贺了。”当我坐在大殿的龙椅上时。马廷鸾奏道。

  “恩。小七。”

  “小的在。”

  “着御前侍卫引领众官入宫。”

  “是。陛下。”

  大庆殿外值班的侍卫统制蓝羽急忙通知沈墨带领十八名卫士去到皇宫门前。引领众官按品序高低依次进入宫内。我端坐在殿内的銮驾之上。看着大臣们鱼贯而入。

  新年大朝会时。大庆殿内的布置也与平时稍有不同。除了殿内高挂的灯笼外。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四个长相威猛的大汉身穿崭新的甲胄。手里分别持有金斧、金钺、金槊、金镋。威风凛凛地站在大殿陛阶的四角。这四人号称镇殿将军。按照传统习俗。镇殿将军在新年第一天分持各类神器。镇守大殿四角。即可保殿内一年平安。就如门神的作用一般。这种习俗源自宋太祖。并贯穿整个宋朝。

  首先进入大殿的是身为百官之首的贾似道。在当今朝廷大臣中。尽管贾似道的权力日渐变弱。也不为我所喜。但其依旧是首相。至少在名义上还是排在首位的。接着入内的是两位半退隐的老臣。临安大学校长何基、国公赵葵。这两位老臣一文一武。分别代表着朝中的文武大臣。再下來是政务院院士文天祥和军务院院士陆秀夫。后面紧跟着的是除马廷鸾之外的各部尚书和中书令等。然后是一众文武官员。

  我国自古以來都讲求排位。特别是在官场上。排在第四、第五位入殿的文天祥和陆秀夫升速之快让所有大臣均是羡慕无比。既觉得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一朝天子一朝臣。当真不假。

  我见众官全部入内。道:“马爱卿。开始吧。”

  “是。陛下。”深谙礼制的马廷鸾高声道。“首先请太师贾似道率领百官行新年礼舞。”

  贾似道走到众官前面。按照礼部和太常寺预先制定好的动作。进行礼舞参拜。所谓礼舞。是指由俯身、甩袖、长跪、起身等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参拜仪式。并非通常所说的舞蹈。在每年正月初一的大朝会前。官员们都要反复排练。谁也不敢在这种场合出错。

  近百名官员随着贾似道一起完成了全套动作。虽说不够优美。倒也显得整齐。

  “礼舞完成。”马廷鸾道。“众官朝贺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贾似道带领下。百官再次跪下后齐声呼道:“臣等祝皇上新年如意。万寿无疆。皇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平身。朕也祝各位身体康健。心想事成。”

  “谢陛下。”

  马廷鸾继续道:“卫士安在。绕殿雷。”

  随着马廷鸾的声音落下。数名身穿绿色服饰的侍卫出现在大庆殿内。这些侍卫个个五大三粗。声音洪亮。用极大的嗓门拉长音节齐声高呼。音如震雷一般。响彻大殿。此种方式被称做“绕殿雷。”这也是宋朝朝廷独有的一种庆祝方式。至于其含义也无人说得清了。

  马廷鸾见绿衣侍卫离开后。上前一步道:“请陛下致以新年贺词。”

  “各位爱卿。今天是咸淳二年的第一天。值此新年之际。朕祝愿我大宋王朝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早日走向中兴。各位爱卿。今年是我朝极为关键的一年。对此。朕有三点要求。首先是需要大力发展我朝之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商贸业等。都要更上一个台阶。朕以前说过。战争打到最后。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较量。更多的是财力比拼。当然。发展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让我朝百姓丰衣足食。如此方可保证我朝的稳定;第二是务必要做到朝政清明。朝廷官员是百姓的表率。只有政务清明有效。才能让百姓心悦诚服。自本月起。朕会在朝中设立廉政公署。并于今年内延伸至各路、各省。以监督我朝官员的言行举止。第三是加强军备。大家都知道。蒙古一日不灭。我朝始终不得安宁。我欲北伐。蒙古何尝不想南下。所以说。今年对于北方蒙古同样也是关键的一年。谁能把握住今年。就会在大战中取得先行之利。因此朕要求在军务上需要做到兵精将足。练兵再练兵。以保证宋蒙大战的胜利。”

  我停了片刻。继续道:“新年新春。大家好好休息。以迎接今年更大的挑战。最后。朕也祝愿各位爱卿及你们的家人新年快乐。履兹新庆。与卿等同。”

  马廷鸾见我说完。又道:“奏乐。”

  根据我的要求。今年大朝会上所奏之乐曲改为御林军军歌。也即是我在御林军建军仪式上所教的歌曲《精忠报国》。这时代还沒有国歌之说。所以在每次新年大朝会上所奏的乐曲可以称之谓国乐。上次的国乐改制还是在元丰六年(1083年)的神宗时期。

  一曲完毕。众人心中均是一热。从未听过之人纷纷想道。“这是什么曲子。竟然令人如此心潮澎拜。”

  “马爱卿。下面是何进程。”

  “陛下。依照礼制。大朝会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在大庆殿中。这一步已经结束。第二步是由陛下率领百官前往祈年殿祭拜天地和本朝各位先帝之灵。第三步则是御赐盛宴和歌舞表演。”

  “好。各位爱卿。随朕前往祈年殿。”

  比起大庆殿。祈年殿小了很多。无法容纳所有的官员。祭拜仪式只能安排在殿外举行。这种形式无非是走走过场。拜天地。以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祭祖宗。以求保佑国泰民安。

  早上我一个人在此上了头香。名为“天香。”此时。所有官员每人再上一炷香。叫做“地香。”到了下午。后宫中的女眷会在太后谢道清带领下。到此上第三次香。称为“人香。”这是宫中大年初一的三次上香仪式。合称天地人三香。其寓意也是求上天保佑。

  在礼部和太常寺的精心安排下。祭拜完天地、祖宗。大朝会的第二步仪式也就随之结束。

  别看这些事情都很简单。但上百人的集体行动却也耗费了不少时间。离开祈年殿时。已到中午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