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五章 未来之主

首页
  第五十五章 未来之主

  王画看着他们离开了,微叹了一口气。现在只希望这个麻烦的小姑娘,能够理解他的苦衷,以后不要再打扰他,还有,也不要将他住在这里的事张扬出去。
  不过指望一个几岁大的小孩子理解他的苦衷,这个希望多么缈茫。
  但王画留上了心。
  他还记得那天她与她的哥哥一道卖下他的漆奁。他哥哥叫什么临淄王的。反正现在唐朝王太多了,有武姓的王,还有李姓的王。虽然让武则天杀了一批又一批,李姓的皇室弟子,还有不少生存下来。
  于是悄悄打听了一下这个临淄王。
  也不用打听了,一听到他的名字,王画就知道这对兄妹的来历。这个临淄王名字叫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王画苦笑了一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怎么偏巧就遇到了这对兄妹?
  再对照一下年龄,这个小姑娘不用说,就是大名鼎鼎的玉真公主了,只是现在恐怕还是一位郡主。她是在唐朝历史最有影响力的第三位公主,第一是太平,第二是安乐,第三就是这个玉真,还排在房玄龄那个不争气的儿媳妇,李世民的爱女高阳之上。
  她一生最传奇的事,第一就是与王维、李白的三角恋,第二就是八仙中的张果老拒婚。
  因为关系到李白王维,对这段历史王画做过一些关注。其实与李白的关系,是后人虚构来的。第一种说法是李白在四川就遇到了玉真,那时候李白还没有名气。甚至还算一个逃户(他父亲李客是从西域流窜回来的,身份不明,种族不明),就是唐朝公主再随便,也不能随便到这地步。况且玉真没有事跑到四川那么远的地方干嘛,除非李白明一架飞机,让她从长安飞到四川去,再捧着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浪漫得让玉真晕。这一种说法就象玉真晚年呆在王屋山也因为李白写了一相看不厌,唯有敬亭山,改成了从河南王屋山变成了安徽敬亭山一样,还说李白看敬亭山是假,看玉真不厌是真。胡扯八道!
  第二种说法,就是李白三十一岁时来到长安,还写了诗给“卫尉张卿”,这回都是呆在玉真的别馆。但与玉真一点牵扯也没有,如果有的话,不可能过了十年后才推荐李白。
  第三种说法,是四十二岁的李白与五十一岁的玉真,终于见面了。会不会有黄昏恋,可能性也不大。不然以玉真公主跟哥哥的关系,她的情人兼当时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这时候已经很有名气),即便当不了玄宗的政治秘书或者办公厅主任,给个地位崇高、待遇丰厚的闲职还是可能的,但是玄宗没有给,而是出了点钱把他打法了。从这点看,李白应该跟玉真没有特别深厚的交情。
  但李白很仰慕玉真公主。他还写过一诗: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可这诗也有其他两种说法,一是李白好道,玉真修道,因此写了这诗。第二个说法就是玉真本身的原因了。这个公主很有才气,现在也证明了,这蛋大的小丫头片子,都让人头痛了,况且长大以后。正因为她得宠,又有了一些才气,经常用在别院里举办一些文艺沙龙,与王维李白高适等著名诗人都有来往,还因为修道,与道教界的司马承桢元丹丘也有一些密切的往来。所以一些文人登门求于其门下,以图她向唐玄宗推荐使自己迹。李白的诗正是因为迎合这种大势的。只不过他写得更含蓄高雅一点。
  除了这诗外,李白还写了其他几尤关玉真的诗,于是以讹传讹,成了这桩唐朝有名的李白桃色绯闻。
  但玉真确实与王维有可能有这种暧昧关系。王维出身比李白好得多了。当时王维参加科考前,就已经在宁王、岐王(都是玄宗的兄弟)府中出入。可为什么在科考前,岐王让王维到玉真府上,难道他的面子不够大?但饮宴过后,王维如愿以偿高中。还有一个例子,王维请孟浩然来长安,为什么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要躲在床下?再者,玄宗为什么到王维家去串门?还来的这样突然。就算皇帝到大臣府上去,一般也是前呼后拥,早有太监之类的前去通知准备,大臣早就恭迎在大门外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皇帝倒像是学生公寓里查宿舍卫生的,说来就来?所以推测,王维此段时间定是常住在玉真公主居处。可能这天正好公主不在,出去玩了,老孟乡下佬一个,想开开眼界,看看公主住处什么样儿。王维就私自请了他来,所以皇帝一来,他才吓得朝床底下钻。正因为是在玉真公主的住处,以玄宗的兄妹情深,肯定不时来看看,玄宗兄妹间亲密得很,一切礼仪从简,也并不会事先传报什么的,故而才有这档子事。
  至于张果,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张果老。这个人来历古怪。在历史只传下李橙向他学过星命之学,并把两个人的问答记载下来,合称李憕问答》,内容包括《先天心法》、《后天口诀》、《至宝论》、《分金论》。当时张果来到长安时,还很年轻,自称出生在尧帝时代。当然,如果真有张果老,他得道成仙,从远古活到唐朝是理所当然的。将李隆基唬得一愣一愣的,于是亲自要求将玉真下嫁给他。
  张果一听,吓得跑得没影了,找也没找到。
  有可能他真是神仙,毕竟王画自己都是莫明其妙来到这个世界。有可能是神棍,怕拆穿原形,还有当时玉真奔四十,张果嫌她色衰。最后这桩亲事没有结成。
  让王画反感的不是她的生活绯闻,毕竟一个女子,虽然修道,不可能断掉所有七情六欲。主要她生活还奢侈。加上小姑娘今天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王画脑海里的应象更加恶劣了。
  以至他都忘记了玉真身上生的另一件事。自从李隆基的老子唐睿宗被武则天逼下台后,老武大姐对这个儿子十分不放心。于是她的婢女团儿,诬陷睿宗的太子的刘皇后和德妃,说她们经常半夜三更在屋子里做咒蛊,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就派人将太子的后妃杀死在后宫,然后抛尸。德妃就是李隆基兄妹的亲生母亲。
  因此,那天看到王画那件漆奁上有些凄怆的宫女图,小丫头说想起妈妈。
  虽然武则天十分喜欢李隆基,但这时李氏地位稍转好一点,况且继承人是李显,而不是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李隆基还是立即将她的嘴巴捂上。连她的贴身太监,都害怕王画的迹,影响到玉真的安全。
  加上后来的武韦之乱,使得玉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看寒了心,所以才要修道出家。
  同样对李隆基王画也没有好感。早期李隆基还行。后来扒灰不说,差一点将唐朝弄亡了。
  但事情不是他所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小丫头还是一个孩子,得了好东西,总想把它拿出来与人分享。
  这一天,春天正是浓烈的时候。少年时的李隆基才气过人,与一群学子以及一些不得势的官员来到邙山上踏青,吟诗,不管是真好,还是假好吧,相互都奉承几句。
  小丫头看不习惯了,她终于按捺不住,将王画那两诗念了出来。甚至还把这《清明》变异而来的三言四言五言以及小令全读了出来。这两诗,一胜在意境,一胜在气势,这两诗各有千秋,将一干诗人震得两眼花。
  于是追问是谁写的。
  虽然是小丫头吟出的,可没有会相信是她作的。
  小丫头支支吾吾地没有回答。虽然没有到完全懂事的时候,可也知道王画再三说过不要让人打扰,说出来恐怕不好。自己毕竟受了人家的好处。
  李隆基狐疑地问道:“到底是谁?”
  小丫头趴在他耳边说道:“就是那天卖漆奁的小孩子。”
  李隆基听了笑出声来,人家是小孩子?比你还大上好几岁呢。但一会惊喜道:“你在哪里碰到他的?”
  这个小家伙(他也忘记了自己比人家只大上一岁)整是一个神龙见不尾,狄仁杰在偃师遇到他后,就没有找到人。来到洛阳后显了一下身后,又象是从人间蒸了一样。
  “他在南城门外一个农庄里,正在制作一件漆器。”
  “好,你带我去见他。”
  “不行啊,他说过不愿外人打扰他。”
  “那有这个话。”李隆基牵着她的手就往回走。现在再找不到,说不定那一天又不见了。